通讯员 沈庆庚 刘古忠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级索镇不断深耕社会治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精准发力,创新了“镇党委牵头抓总+党总支包保认领+党支部并联破题+党员群众参与创建”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镇党委“牵头抓总”,实行“层级管理”。为强化对基层矛盾调处人员的管理,该镇成立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分块切片建网格,按照“镇-党总支-村-格”联动的思路,创新了“1+9+n+x”网格治理新模式,压实层级责任,优化“三员一长”,建立村级排查日上报、党总支巡查周分析、党委研判月调度制度,形成信息上下对流、矛盾就地化解、问题包保解决的新格局。
党总支“包保认领”,实现“一网覆盖”。为形成社会治理和基层矛盾化解的强大合力,该镇辖区9个党总支、50个村分别建立“工作站”和村民“说事室”,每天都有1至2名专干值班,让群众能够见到自己想见的人,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断层,形成集接待、受理、认领、联办、普法宣传、问诊于一体的工作“闭合圈”。对网格内出现的“疑难杂症”问题,由党总支书记向镇党政主要领导汇报,按照“签批认领、联合处理、限时办结”的思路,抽“硬人”办“铁案”,实现了“当断则断、不留遗憾”的目标。
党支部“破题并联”,做到“攻坚克难”。为提高村级党支部与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真正把“网格办小事、报大事”与部门“办实事、解难事”有机融合起来,该镇按照“职能部门人员常下访、相关单位下倾一线常服务”的思路,让司法、民政、人社、信访、妇联、公安等部门人员下沉到网格,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仅解决了“村级想办办不成、单位人忙没时间”的难题,而且有效避免了村级矛盾积累、群众问题搁浅、风险向上传导、网格事项外溢的现象。
党员群众“参与创建”,确保“和美享安”。为调动网格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该镇辖区各村因“人”设岗,吸纳党员干部群众“入伍”,让“五老”志愿者“入列”,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积极推进前端治理,用足“情、理、法”的手段,穷尽“调、德、公”的招数,讲好“爱、和、美”的故事,走出了一条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教化感染”、自治“润物无声”、善治“和风扑面”的新路子,不仅解开了群众的思想“疙瘩”,而且绘出了一幅和美乡村“平安画”,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