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49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000亿元;发行10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翻开预算报告,透过“国家账本”里的一连串数字,可洞悉2024年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预算报告显示,“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规模40600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专家指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表现为既要发力,用好财政空间,也要优化政策组合,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并兼顾力度和效率效果,兼顾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性。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赤字率3%的安排符合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的客观实际、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信号,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负债率、增强财政可持续,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1万亿元。
这一举措更释放出财政“加力”的鲜明信号。“这意味着财政资金对政府投资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有力推动重大战略等相关项目建设,加快带动企业订单增长、就业形势好转、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以及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