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唯有沉浸年俗里 才能品到真年味

  张善存

  

  百度百科释义:年味,过年的年俗、风情等,即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可见,年味需要到传统文化里找,需要在年俗里品。如不愿受传统礼仪习俗的约束,不能在年俗的琐碎细节里品味道,大概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年味。本是俗中人,莫做流年客,沉浸到年俗里才能品到真年味。鲁迅在《祝福》中详尽地描写了过年的场景,满满的仪式感。说白了,年味就是仪式感,而如今,这些仪式已不多见。跟过年相关的旧仪式越来越少,而新的仪式远没有确立起来,感觉年味淡了也是难免。

  实际上,感觉“年味淡了”并非今人才有,古人早有体会。一部《红楼梦》洋洋几十万言,其中的节日无不神采飞扬,滋味十足,唯独写到过年,作者要么一笔带过,要么枯瘦无味。贾宝玉过年的感觉就是“既繁文缛节又乏味无聊”。对于一个青春少年,这样寡淡无味的春节,谁喜欢过呢?何况本家老亲都要来给贾母拜年。这些妯娌老亲,宝玉得称呼奶奶,她们坐下来会聊些什么呢?无非谁气色好,谁发福了,长天老日,家长里短,不出意外还会顺势八卦到宝玉的婚事,甚至要做媒。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过年仪式也有年味,那一定是对年味的认知有误解。就像今天的年轻人,春节期间频频吐槽“春晚不好看,亲戚问工作问收入,身体不能像红包一样减肥,父母亲友逼相亲”。有人说,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困扰和痛点,《红楼梦》里都有。的确,当代年轻人的过年感受,和贾宝玉或者说曹雪芹的体会本质是相通的。所以说,年味不是一天变淡的,对此深有体会的是一代代年轻人。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年味,更是如此。人间万种烟火味,年味最暖凡人心。但这年味重在参与体验,需要你身体力行,需要你躬下身来做点该做的事,走一走看一看,忙一忙干一干,闻一闻嗅一嗅。假如备年货你不伸手,贴对联你不张罗,包水饺你不粘手,年夜饭你不干杯,除夕春晚你不观看,初一拜年你一觉睡到正午……哪里还有什么年味?对于那些好吃懒做的甩手掌柜,尤其是过年只知道捧着手机刷屏的新新人类来说,人味都不多了,遑论年味之淡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聚焦2024全国两会
   第4版:综合
   第5版:城事
   第6版:话题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为何人们总感觉现在年味淡了
年味变淡是必然的
唯有沉浸年俗里 才能品到真年味
没有了期待 年味就淡了
已婚女对过年的复杂情愫
感受年味需要仪式感
打破回忆滤镜 享受美好当下
时代变迁 年味变淡
多举办年俗活动让年轻人参与其中
滕州日报话题6唯有沉浸年俗里 才能品到真年味 2024-03-12 2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