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为“以水促和平”。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东沙河地表水厂建成运行
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方针,切实扛牢治水护水、兴利惠民的责任担当,水利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累计成功创建7条省级美丽河湖,滕州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国家节水型城市”。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力服务“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我市南水北调及南四湖用水指标提高至8981万方,完成了总投资3.4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马河、户主和户主东三座水库清淤增容,新增兴利库容1700万方,防洪调蓄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总投资3.98亿元的东沙河地表水厂建成运行,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能力和居民饮水水质进一步提升。2024年2月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成为鲁南地区唯一进入榜单的县市。
上善若水,泽润民生。2024年市城乡水务局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服务大局,锚定“开新局、树标杆、创亮点”,围绕打造水美中国滕州样板“一个总体目标”,突出河库水系水连路通和水利风景区风光带先行先试区建设“两个重点”,奋楫扬帆、接续奋斗,不断书写治水兴水新的篇章。一是聚焦水系美,大力实施现代水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滕州现代水网建设,积极融入省、市级水网框架,逐步构建“一湖六库、两网多点、一城八脉、两区多廊”的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滕州现代水网体系,着力推动实施界河、城河等6条主要河流的“水连路通”工程建设,让水“蓄”起来、“活”起来,让群众看得见流水,让沿河道路串连成线。二是聚焦生态美,大力实施河湖环境优化工程。联动相关部门单位一道,积极创建岗头河、南四湖滕州片等5条省和枣庄市级美丽幸福河湖,持续提升河湖生态环境品质,全力打造更多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全面加快“两清零一提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同步实施剩余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同时,推进污水处理厂互联互通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态环境的需求。三是聚焦人文美,大力实施水文化弘扬工程。立足打造水利风景区风光带和水利风景区集群先行先试区的目标定位,谋划创建马河水库、九龙湾湿地等5处以上省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及城河、新薛河、界河3条水利风景区风光带。坚持“水利+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将风景区风光带建设与美丽移民村建设、水利文化遗产挖掘保护等结合起来,规划建设一批水文科普基地、水情教育基地、水利法治教育基地和水土保持科技基地,让水利风景区风光带既有碧波美景又有文化内涵。四是聚焦产业美,大力实施产水融合工程。推动实施日供水4万方的马河水库引调水工程,更好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需求,助力全市“强工兴产、项目突破”。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实施东郭、龙阳等镇美丽移民村打造和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移民村乡村振兴。充分挖掘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等资源优势,做优做活“水旅融合”文章,重点在荆河城区段、新薛河、马河水库周边,丰富夜间游、研学游、考古游、乡村游等涉水旅游业态,努力打造特色“水旅融合”项目,带动河库湖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五是聚焦满意度,大力实施城乡供水提升工程。立足“群众满意度提升年”,按照“先急后缓、逐步化解、全部清零”的原则,动真碰硬抓好落实。推进第一、第二加压水厂和第一净水厂互联互通工程,以及东沙河水厂与第三加压水厂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保障城乡供水水质。实施30个村的村内支线管网的提升改造,逐步解决农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等问题,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积极推行供水企业直管到户试点工作,推动城乡供水早日实现“同源、同质、同监管、同服务”。六是聚焦节水型,大力实施水资源高效配置工程。以成功创建水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为契机,推动实现重点监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全覆盖;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供水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年供水保障能力达到8000万方;大力实施河道拦蓄调水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00万方;继续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统筹配置利用地下水、地表水、中水和客水等各类水源,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七是聚焦水安全,大力实施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推进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城郭河等河道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及部分水库闸坝的标准化管理复评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标准化管理工程,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及河库湖的执法巡查,为水利工程设施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华善城、现代滕州”强势崛起提供更为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水库清淤增容工程
葫芦套小流域治理
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取水口
热烈庆祝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