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广陵人徐铉、徐凯和父亲徐延休在宋朝初年号称“三徐”。他们名著江南,以知识渊博而闻名宋朝。特别是徐铉,他在三人中声望最高。
一次,恰逢南唐派遣徐铉为宋朝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押伴使陪在徐铉左右。满朝文武大臣觉得自己的才华都不及徐铉,于是就互相推脱。宰相范质也觉得很难办,就向宋太祖赵匡胤请示。赵匡胤说:“你暂时先退下,朕亲自来选押伴使。”
虽然赵匡胤答应下来,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正不知所措之时,突然听到身边太监埋怨新来的太监什么都不知道。赵匡胤灵机一动,就命太监上报10名不识字的殿前侍者。
太监拿着10名不识字的殿前侍者名单呈给赵匡胤,赵匡胤拿着御笔钦点其中一个。满朝文武都想知道这位殿前侍者是哪位高人,知道是不识字的无名之辈后都大吃一惊。人才济济的满朝文武都不敢接此差事,皇上为何要派不认识字的殿前侍者?这种行为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
由于中书省的官员不敢再打扰皇上,他们只好催促不识字的殿前侍者立刻动身。就在满朝文武等着看不识字的殿前侍者出丑之时,他却带着徐铉如期返回京城。
徐铉一贯喜欢侃侃而谈,没有想到他到京城却是沉默不语。大家于是询问跟随殿前侍者一起办差的其他人,殿前侍者到底用什么办法让喜欢侃侃而谈的徐铉变得沉默不语?
办差的人笑着说:“我们登船渡江之后,发现徐铉慷概激昂。我们都为他的能言善辩和才华横溢而感到惊讶。然而,殿前侍卫无言以答,只能不住地点头。刚开始徐铉没有察觉,依然喋喋不休和殿前侍卫大声议论着。一连几日,都得不到殿前侍卫的回答,感到疲倦的徐铉也就沉默不语了。”
满朝文武都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如徐铉,因而不敢去做押伴使。殿前侍者不认识字,无法与徐铉争辩,终使徐铉感到疲倦而变得沉默不语。在生活中,与其和他人争个高低,不如保持沉默不语。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彼此的冲突,更能浇灭对方的高昂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