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12日电 今年端午假期,广东佛山南海的龙舟赛又火了,被称为“水上F1”的叠滘龙舟引得万人空巷,连续霸榜短视频平台,而女子龙舟赛、半山龙舟赛和龙舟马拉松也火热“出圈”。据统计,端午节期间南海龙舟相关赛事在全网吸引了超35亿人次观看。“龙超”凭什么能火?它又能否成为下一个“村超”?
南海龙舟赛的“火中之火”莫过于叠滘龙船。“宁可煲烂,不可扒慢”——就算撞烂,也不减速,这是叠滘龙舟的口号。虽然是一项群众体育赛事,其技巧性之强,竞争之激烈,却属独一份。叠滘龙船的赛事定位,就是速度与激情。
今年火了,明年怎么办?端午火了,之后怎么办?节日火了,平时怎么办?南海区打造的“龙超”系列赛事正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龙超”赛事覆盖全区7个镇街,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共计55场龙舟比赛,仅仅在端午节前后举办的赛事就五花八门:在西樵镇,有着500年历史的“半山扒龙船”在西樵山火山口的天湖进行,吸引超3.5万人现场观赛;在狮山镇,女子龙舟赛如火如荼,“大狮姐”乘风破浪;在丹灶镇,160艘单人龙舟上演13.14公里的“水上马拉松”……多元与统一,在南海“龙超”系列赛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每个人看到的每一个侧面,都代表着南海龙舟这个整体形象。
龙舟带来的“大流量”,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能量。当地政府做对了什么?“龙超”正是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的文体旅融合赛事IP,区、镇、村、社区四级联动,3月到12月常态化举办龙舟月赛、季度赛、年终总决赛,把这项源于端午民俗的龙舟赛事拉长到全年。
“龙超”的成功和“村超”可谓异曲同工。而对于有着丰富文化和精神内核的龙舟运动来说,其发展的“天花板”还远未到达。今年火爆的“龙超”也足以给很多地方以启示——无需打造下一个“村超”,依托自己独特的文化禀赋,找准定位、品味和身位,每个地方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