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延平 徐艳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鲍沟镇将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促进富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引擎”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截至目前,共成立合作社72个,累计发展产业项目100余个,总投资3400余万元,促进村集体增收120余万元,累计帮助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党建引领激活庭院经济“一池春水”。该镇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激活乡村经济的“新引擎”。积极探索“合作社+村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庭院为载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拿出闲置庭院种植“露地黑木耳”,让庭院“方寸地”成为农民的“增收园”。目前,鲍沟镇已有240余个空闲院落推广种植“露地黑木耳”,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庭院种植黑木耳不仅增加群众的收入,还孕育出生态农业新模式,带来了农村环境的改善和村容村貌的变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广试点经验,带动周边村发展庭院经济,达到以点带面、成方连片的效果,让更多群众在庭院经济中稳定就业增收,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鲍沟镇副镇长王国旗说。
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党建引领、畅通土地流转是关键。为做好承包户和土地流转农户的有效衔接,鲍沟镇坚持“党建+土地流转”形式,既尊重流转方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又方便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出了一条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径。“要是不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哪能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小田变大田,更让‘粮田’变‘良田’。”鲍沟三村党支部书记赵莹感慨地说。鲍沟镇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支部发起、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原则,成立了合作社。在党支部引领下,村集体以资产和资源入股,党员们积极带头加入,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该镇大力推动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通过打好党建引领、培训宣传、规范流程等“组合拳”,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强有力的组织引领推动下,各个乡村正实现着资源统起来、土地活起来,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发挥出更大效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不仅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又解决了没有劳动力家庭“种地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和合作社的运营,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村民也切实获得了经济收益。
“我们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践行‘党建+’模式,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和群众创业致富双赢,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鲍沟镇党委书记梁刚自信满满地说。强化党建引领,才能压实乡村振兴“主心骨”。该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让党组织成为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大力推行“村社一体、党群一心、权责一致”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有效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合作社的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全面调动起党员群众积极性,推动强村富民。
一项项产业旺起来,一个个集体壮起来,一户户农民富起来,一幕幕振兴共富的场景正在鲍沟大地上演。鲍沟镇把党建合作社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凝心聚力工程”“牛鼻子工程”和“惠民生工程”,全力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激活各类生产要素,着力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通过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等方式,推进土地股份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市场化,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立足村庄自然禀赋、种植传统、群众意愿和产业特色,整合资源,实行统一生产经营。建立多种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实现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多业态、多样化发展。全面总结试点成效,进一步健全完善模式机制,以点带面深化拓展,因地制宜全域推广,让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奋力打开乡村振兴、全域共富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