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18日上午,社会各界人士在沈阳隆重集会,举行撞钟鸣警仪式,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仲秋时节的沈阳,天空中飘起了阵阵小雨,已有微微凉意。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巨大的台历形石碑上,时间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炮轰沈阳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严令“不抵抗”,日军几小时就攻占了北大营、一夜之间占领了沈阳城。“这道刻在中华民族心口上的疤,中国人民不敢忘!”
硝烟散尽,国殇难忘。撞钟鸣警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人们列队整齐,神情肃穆。9时18分,14名社会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撞响“警世钟”。14响钟声回荡在空中,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声声入心。
警报声划破天际,鸣响3分钟,街道上的汽车纷纷停下,鸣笛示警,行人驻足肃立。辽宁多地也同时鸣响防空警报,共同铭记这一国难日。
自1995年以来,每逢“九一八”这天,警报都会在沈阳这座城市拉响。如今,沈阳已经连续30年拉响防空警报。
“九一八”事变后,虽然东北三省短时间内沦陷,但中国人民向侵略者奋起抗争的拼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杨靖宇、赵尚志、陈翰章……一个个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抗联英雄的事迹永远留存在人们记忆中,并化作一种精神,永久传承。
14年抗战期间,中国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范丽红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记忆是一种力量。“我们讲述这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忘历史真相,给予今人前行的力量。”
警报声响起时,高铁司机宫志刚驾驶着G912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附近驶过。历史昭示未来,中国正以“高铁速度”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