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增长见识、充实才干、知行合一的必须途径。若把自己从小到老的种种经历一并纳入统计,走过的路,应该已逾万里。至于读万卷书,自知缺课甚多,若细加统计必是羞于见人。
各种闲书的文字如同细雨,慢慢渗透进我的心田,让我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角落。它们教会我在困境中保持豪情,启示我在纷扰中寻找静谧,引领我在现实与幻想间穿梭,开阔胸襟。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只有我与书中的故事相伴……
读了沈从文的《在历史中寻找美:旧时风物》,一本关于古代文物研究的随笔集,从玉器、陶瓷、铜镜、锦绣、服饰和民俗艺术的历史演变等方面,探讨不同时代的文物风貌,生动呈现出古今器物的熠熠光彩……
沈从文以瓷器为旧时风物的代表,力图以点带面揭示出文物的丰富镜像。抚今追昔,瓷器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它的前身是陶器,经历史前、商周、秦汉、隋唐等不同时代,至宋代,制瓷技艺已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沈从文深入瓷都景德镇,看到能工巧匠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已能够仿制出古时名瓷,一些失传多年的制瓷工艺,相继被工匠成功激活后,更是让他深感欣慰……
一个最能代表旧时风物的是历代的服饰。他从商周一直写到清末,将古代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穿衣打扮,逐一梳理。从麻、布、绸等衣料的选用,到衣冠、佩剑、香囊的佩戴,再到款式、色彩、纹饰的搭配,不但男女有别,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们,在着装上也都存在着巨大差别。各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流行服饰和流行颜色……
沈从文历来主张对古代文物的探究,不能简单停留在查阅文献和浏览历史图片上,应结合考古实物,对比进行综合研判。在他看来,考古工作者既是学有专长的文物专家,也是美的发现者和鉴赏者,他们的眼界、思路和探究方法,直接关系到考古工作的成效。作为研究文物古籍的学者,他提出了不能“把自己束缚在一种狭小孤立范围中进行研究”,倡导考古工作者要有宏阔的视野,力求把静谧的文物放置于鲜活的历史大背景下,去审视、去考量,方能探求出旧时风物内在的气韵和光华……
我被书中的一篇篇随笔情节所吸引,仿佛置身于文物故事之中。书中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真谛,让我在品味中逐渐领悟。最是闲书慰人心。在闲书的世界里,我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滋养。我会继续沉浸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让闲书中的文字陪伴着我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