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用来形容某人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与“一条道跑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等俗语意思相近。那么,“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到底是什么墙?它为何会如此结实、不怕撞?
在我国古代,房屋建筑坐落方向大都是坐北朝南的。这种格局排列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南方象征着官爵和权力。因此,历代的都城、皇宫和官府衙门都采用南北朝向的布局,这种布局方式逐渐成为一种定式。久之,民居也采用了这种格局。同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冬季盛行刮寒冷的西北风,房屋坐北朝南可以减少冷空气的侵袭,保持室内温暖。另外,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照;南向的窗户可以与北向的窗户形成自然的对流,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防止潮湿和霉菌等问题。坐北朝南建筑格局的庭院中,面对着正屋的南面,一般都砌有一堵墙,这堵墙叫做“照墙”或者“影壁”,也即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所说的“南墙”。
那么,为何要在庭院中建一堵影壁呢?影壁,也称作照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它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有装饰的意义。另外,民居内,在庭院南面建一堵影壁,不仅能遮挡外人的目光,保住院内的“隐私”,还可以阻拦直来直去的气流。民间风水学认为,强风直入厅堂,不利藏风聚气,于人不吉。影壁作为中国建筑中重要的单元,与房屋、院落建筑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住户从正房门(北屋)走出来向外(南大门)走时,必须要避开影壁绕着走,否则就会一头撞上影壁。所以民间才有了“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