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读《历史的遗憾》有感
子安
~~~—— 读莫言《不被大风吹倒》有感
李洪芳
~~~—— 读《丁酉故事集》
刘平安
~~~ 赵曰春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美好可亲
—— 读《丁酉故事集》
刘平安

  鲁迅文学奖得主弋舟的《丁酉故事集》呈现出一种绝望之后的希望,在对琐碎生活的描写中,超越琐碎,获得心灵的自由。

  在《丁酉故事集》的五个短篇中存在一种相同的写作,即主人公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并在这样的状态中重新发现属于人的生活。《巴别尔没有离开天通苑》中“我”是一位失业人员,精神恍惚,对一切感到麻木,忽然有天小邵偷了人家一只猫回来,“我”神经质地带着小邵避祸,因为怕警察来抓他们俩。

  《缓刑》中小女孩那种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语言,让人感觉异常冰冷,穿梭于机场中的小女孩,不谙世事的与各种人交谈,最后她似乎也感觉到了某种麻木与慌张,她“远远地看着,登机口两边巨大的玻璃幕墙涌进的白光,令她仿佛站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之外,或者就像宇航员在太空上望着人类孤独的星球”。

  《势不可挡》中那一群无用的艺术家,以近乎颓败的精神样态走入读者的视野;《会游泳的溺水者》中,“我”丧妻不久,由于忧郁产生了一种异于常人的对色彩的感知——周围一切都是紫色的,并且周围一切都了无生机,异常的感官能力与阴郁的生活基调,这些都拉开了与我们自己生活的距离;《如在水底,如在空中》同样如此,蒲唯丧妻不久,生活同样陷入困境,一切都是阴郁的,灰蒙蒙的,都不是常态化的生活图景。弋舟将他的主人公置于一种非正常状态,拉开与正常生活的距离,是《丁酉故事集》最为统一的写作特点。

  在非正常状态下,或者说在一种阴郁的不那么美好的状态下,弋舟要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星火光亮。弋舟在代后记中也表明自己对生活或许豁达了许多,以至于在这本故事集中还是给生活留下了一线希望。

  《巴别尔没有离开天通苑》最后“我”和小邵神经兮兮地逃离了天通苑,在路上他们决定换一个地方,换一种生活,最后故事以“我们就应该更有勇气去过真正的生活”作结,“我”和小邵奔向那个山间泉水叮咚有鱼有虾的地方。

  《缓刑》的小女孩,虽然深受成人世界的困扰越来越丧失孩童的天真,但是她在这样的重压之下不也看到了,那在月光下伸长脖颈寻找光亮的海龟吗!那是生命最真实的一面啊,是对光的追寻与探求。

  《势不可挡》那堆无用者们在精神废墟之上,一直在寻求着某种信仰,尽管这种信仰虚无缥缈,但是他们仍如苦行僧一般追寻着这样的信仰,不也是一种生活的光亮吗!

  《会游泳的溺水者》中的“我”丧妻不久,对世界的感知也出现了一些恍惚,一切都是紫色的,但正是在这样恍惚而阴郁的状态下,他忽然发现,他的生活不是那样的,周围的一切熟悉的人,他们对自己很重要,他回想起许多被生活埋没的细节,他感到温暖,于是他恍然大悟,急迫地想关心周围那些被自己疏忽的陪伴已久的人,他同样也在这样的非正常状态中寻回了某些属于人的精神状态。

  《如在水底,如在空中》亦是如此,蒲唯丧妻后的麻木与不知所措的生活中,有天他突然想起在遥远记忆中的那个约定,于是和自己的好友程小玮一同去高中毕业那年玩耍的地方,那个约定如此的浪漫,让蒲唯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最后他冒险进入禁止进入的水域,似乎得到神谕,看到了生活依旧美好的方面。

  弋舟这本小说集呈现出这种统一的风貌:在最不正常的生活中发现生活最为美丽的一面,在异化的世界中发现人类美好的精神样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叹惋
在风雨中挺立
世界美好可亲
读书可净化世风赋
滕州日报荆泉7世界美好可亲 2024-11-28 2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