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于题海时,偶然一抬头,却发现月亮倚在窗侧看我。环顾四周,众人皆挣扎于题海,唯我抬头望见了月亮。
多好看的月亮啊,好看到我有一瞬间的失语。
那些观月望月上月的诗词哗哗啦啦扑来,又急匆匆褪去,既然记忆零散,抓不住他们,心里便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我和古人看的是同一个月亮,淋着同一片月光。
李白对月而饮,与影为伴,与虚无成三人之局;子瞻中秋赏月,叹而思叔季,故成千里婵娟,只此一词,冠绝中秋。王勃送杜少府,说海上明月生起,天涯也共享此时;李商隐写无题诗,叹月夜鲛人滴泪成珠。我并无离别,无心送友,所以只是单单看着,发一小会儿呆,静一静喧杂的心。
隔着教室窗子的月,是黄蒙蒙的,似是玉盘蒙尘。朦胧间的幽凉之气打透了我郁结已久的心绪。本来烦躁无聊的心焰霎时灭去,安下神来,一笔一划地做题。
晚自习下课铃响,待到老师一出门外,我便起身直奔窗前,此时的月亮藏匿了身形,不再看我,那又如何?我来看你便好。大抵是因为农历十七的缘故,玉盘缺去一角,但明亮尤甚昨夜。清夜如水,月色透亮,上面的阴影肉眼可辨,我不顾周围灯光大亮,伸出手,想去掬一捧月光。
泡茶也好,温热了单单啜饮也足够,加了月光的事物,似乎都清雅了起来。若不是不进杜康,真想温一壶月光下酒,举一杯醇醪敬月,敬那在不同时代一同赏月的风雅之人,敬那生活中偶然漫开的诗意,敬那从未消失过,也将永远流传下去的文字。
说了这么多,无非只是遐想罢了,上课铃响依旧还是要回到题海。
有些失望地离开窗台,迈着无力的脚步回到座位上,由于“老班”的特别关照,我的座位是靠墙那一侧的单排,不过得益于此,我无论是发呆还是学习,效率都是出奇的高。但还是很想月亮。
于是就抛开一切念想去写。英语阅读理解的很多篇章都很好玩,其次就是读后续写,有些甚至会有一个滑稽的结局。
虽然对于英语成绩很差的理科班来说,将英语成绩混到及格都已经是费尽心力,哪有精力再去翻译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而我会,由于英语成绩不差加上又是那种会经常觉得无聊的性格,有些时候我会在做英语题时摒弃技巧而选择纯粹且粗暴地翻译全文。正因为此,我经常会收获到很多好故事。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忙里偷闲,这又何尝不是月亮?
现在的我,对于那些故事的结局已然忘记,可是我依旧记得自己那时候面对他人看来枯燥的英语题,很开心地笑起来的样子。
真的很傻,但是也真的很开心。
那天放学时,我突然起了夜跑的心思,于是临时决定去学校修在路对面的操场跑上几圈。全身筋疲力尽停下来时,发现有两位仁兄躺在操场上,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我问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说今夜的天空真好看,月亮也是。
我说同道中人啊,然后“啪”的一下也五体投地了——闻着青草的味道;翻身,则看到广袤的夜空。
素不相识,他们甚至没有惊讶,于是我就和他们看了两分钟月亮,气息喘过来之后又跑了半圈才安心回家。
彼此不相识,笑我也罢,赞我也罢,同赏月者便是友人,这一场相逢也就是缘分了。
今夜月明,希望不会露寒霜重,褪去了月色,听闻远方友人今夜雪降,雪夜看月,想必会更好看罢。
人生的路途中,这大学校园里的月,一定会是我难忘的一个记忆吧。
(指导教师 邵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