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前行路上深陷重重迷雾,感到生活陷入无尽困惑,作为自己人生掌舵者的你,是否会像《去万老玉家》中的舒莞屏那样,一点点拨开人生浓雾,抵御无法抗拒的诱惑,挣脱无尽沼泽的拘囿,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前进的方向呢?《去万老玉家》是著名作家张炜用时四十余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讲述清末时期回乡探亲的美少年舒莞屏受恩师重托,前往寻访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万玉,经历了一段危机暗涌、情仇错乱的成长之路,周遭种种诱惑未让他迷失自我、放下坚持,接连而至的危险遭遇使他变得坚韧和勇敢,心中幻想的重重破灭迫使他认清前路真相,经历九死一生后,他逃离了这座曾引发他好奇、崇拜和向往的万玉大营,摆脱了那张包裹着他的无处不在、束缚羽翼的隐形罗网,奔向充满自由和希望的远方。
“美少年历险是早晚的事”,这句话看似调侃之语,却奠定了全书的基调。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谁的青春未曾经历磨难,特别是在舒莞屏所处的十九世纪末,风云际会,巨变将至,清政府、土匪、革命党等多方势力竞逐胶东半岛,即便是出身名门、求学广东同文馆的舒莞屏,也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着,懵懵懂懂往前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人物处于历史境遇中的局限性与真实性,虽然小说中设置的背景为清末,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可青年个体的渴望和困顿,却未因时代变幻而不同。虽然舒莞屏的生活并不顺遂,恩师吴院公被奸人所害,舒姓大家族里风雨难测,可与同时代的青年相比,他又是幸运的,站在被枪炮打开的国门前沿,他接受着新风与旧俗的冲击和洗礼,虽有无限迷惘,但内心始终坚定。文学总是与人紧紧相连的,走进传奇女匪老万玉的大营是一场偶然,这是从象牙塔里接触复杂社会的第一步,只是他未曾想到,他在这段旅程中踏出的每一步都潜伏着危机。心怀憧憬和好奇,他走进声名远扬的“老万玉家”,这是一个陌生而新奇的“国度”:这里有洋行购入的最新火器、国外归来的留学人士、有独立的商贸和货币系统,有独立的官制体系和文化机构、与官军和土匪作战屡屡获胜……克制和平静的叙述,让我们虽能隐隐感觉到“老万玉家”中的怪异,但内心涌动的多是探奇的欲望,情不自禁跟随舒莞屏的脚步,一步步往这座阴晴难测的大营深处走去,丝毫未意识到自己已踏入危险的沼泽。
在评论家贺绍俊看来,张炜有一种强大的理性精神,但他把理论碾碎,揉进文学形象中,所以他小说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值得细细咀嚼。在《去老万玉家》中,他深刻反思现代知识青年在时代巨变之下,个人精神道路的重新抉择。在舒莞屏身上,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青春的蜕变和成长总是与痛苦密切相关,这份痛苦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当敢于面对自己认知上的差错,鼓起勇气去承认和改正时,才能褪去裹在身上厚厚的壳,实现自己的腾飞。他对老万玉产生好奇,源于恩师吴院公与老万玉的隐秘情感,他带着恩师嘱托和《女子策马图》走进老万玉的“家”,对亦正亦邪的老万玉心生崇拜、对城府极深的国师冷霖渡产生好感,也怜惜着身世凄惨的小棉玉……但涉世未深的他终究低估了人性的复杂和幽暗,青春的觉醒总是在一瞬间。当他渐渐看破“老万玉家”的冷酷和无情、腐朽和堕落,内心涌动起强烈的不安和抗拒,意识到周遭渐热的水温,极有可能将自己“烹熟”,内心悄然发生变化。当南方革命的洪流漫延到胶东半岛,他的精神世界迎来一股股前所未有的冲击,经历了“从热血沸腾的崇拜到摧肝裂胆的悲绝,从无法抗拒的诱惑到深冤凝结的仇雠”精神巨变,也催发他完成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涤荡。《去老万玉家》故事新奇有趣,悬念迭起,调动起我们的阅读兴趣及情感共鸣,而舒莞屏就像那个时代里青年的缩影,透过他的曲折经历,可以看到时代洪流里青年奋勇向上的模样,更能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奔涌的热情”与“执拗的勇力”。
《去老万玉家》是张炜“写给一代青年的记忆之书”,也是作者“面对时代洪流的倔犟心语”。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和挑战,都要坚守信仰,看穿迷雾,相信光明在前方等待着我们,义无反顾地去踏破青春的迷惘和挣扎,战胜困难,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