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郭镇前明村留守儿童有了“家庭教师”

  通讯员 叶慧娟 报道

  

  本报讯 琳琅满目的书籍、乐器、书法用具,整齐排列的桌椅板凳……在东郭镇前明村的一处老房子里,每到周末都会传出琅琅书声,充满欢声笑语。这是村里25位留守儿童的周末好去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杜华家庭站”。

  说起“杜华家庭站”的成立,站长杜华深有感触。他本身是一名农村小学的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遇到过因家庭条件较差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便联合几名老师一起给予孩子们课业以外的帮助。2022年,我市开始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镇上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杜华交流。杜华二话不说,当即答应把自家老房子贡献出来当作家庭站。回家后,杜华积极说服兄弟和妻子,当天就开始收拾整理场地。年近九旬的爷爷是个木匠,听说孙子的决定后主动加入,帮着搭架子、做栅栏、建围墙。

  前明村村子不大,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们年龄偏大,平时只能照顾饮食起居,功课基本没法辅导,更谈不上教育。孩子们大多偏内向、心理上有些自卑,对待学习也缺乏自律和自信。

  在杜华的带动下,近20名专业老师和村级志愿者轮流当起了孩子们周末寒暑假的守护人。志愿者们在辅导完孩子们的功课后,带着孩子们读《论语》《诗经》、学习传统文化、做手工学习一技之长,讲安全知识聊健康成长……两年多来,风雨无阻。

  为了拓宽孩子的课外学习渠道,各级志愿者团队、各单位的爱心公益组织陆续关注到这群留守儿童。杜华说,志愿者们定期到家庭站组织开展活动,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搞活动,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建筑模型、各种器乐、书籍、手工材料包、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健身器材。

  去年端午节前夕,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煮粽子,给孩子们发香囊、点朱砂。暑假期间,来自多所大学的准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举办了经典诵读夏令营,陪伴孩子们诵读《论语》。甚至还有志愿者为孩子们捐赠了大鼓、小鼓、唢呐、腰鼓等20多件乐器。在音乐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还成立了一支音乐队,大小高矮不一的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击打着乐器,既新奇又兴奋。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关爱源源不断地汇到家庭站,也让孩子们在心里种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我长大了也想当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7岁的瑞瑞骄傲地说。

  家庭站成立两年多的时间,由村民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和“做样子、坚持不了多久”的疑问,到现在村民会自发的送来土豆、地瓜,偷偷给家庭站的大门刷上好看的油漆,有的还毛遂自荐来到实践站做志愿者为孩子们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专题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东沙河街道向“新”而行激活发展新引擎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强化居民环保意识
姜屯镇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发展花卉产业 激发创新活力
弘扬孝善文化 倡导移风易俗
东郭镇前明村留守儿童有了“家庭教师”
暖冬助农活动 惠农便民暖人心
滕州日报综合3东郭镇前明村留守儿童有了“家庭教师” 2024-12-26 2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