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室内通风不良,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介绍,在我国,一氧化碳中毒是造成急性化学中毒最主要的原因,据统计,每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两千到三千例,这里绝大多数是非职业性的,是在生活中引起的。特别是冬季,冬季因为取暖,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常常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最主要的季节。
孙新指出,生活中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场景主要有使用煤炉取暖做饭、长时间待在怠速空转的车里休息等。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死亡。
孙新表示,一氧化碳中毒后开展安全救助非常重要。救助人员进入有毒环境现场时,匍匐行动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并切断一氧化碳来源。同时,迅速将中毒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注意保暖,解开中毒患者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顺畅。一旦中毒患者情况较严重,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对于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来说,冬季天气寒冷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孙新建议,应根据气温条件和劳动强度,配备穿着适应的防护服,加强个体防护。此外,还应加强对从事低温作业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低温相关防护知识、冷伤症状、安全工作规范等。
(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