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晗 娄昱岐 报道
本报讯 1月18日,市委社会工作部在至善学校开展全市第一期社会大课堂活动,以此推动“社会大课堂”开起来、活起来、实起来、热起来,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开创新时代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举办社会大课堂(第一期)活动,旨在加强全市社会工作,提升我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市至善学校校长、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桂桐作为社会大课堂第一期的主讲人,以“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主题,聚焦家校社有效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详细讲解。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社会工作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和部分学生家长参加活动。
据了解,社会大课堂的开设,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社会大课堂作为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开展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在总体设计上,秉持“大社会、大治理、大服务”的理念,探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发展、融入居民群众生活,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提供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在推进路径上,强化全域统筹、科学布局,依托党校和大中小学校,设置多处分课堂,并逐步推开;用好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会驿站、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党群阵地,把社会大课堂开在广大群众身边。在课程设置上,邀请广大村(居)和社区群众、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工匠、企业家、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五老”、专家学者等参与到社会大课堂中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好党和国家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生产生活知识技能,展示社会各界先进人物风采。
第一期社会大讲堂的举办,为今后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以社会大课堂为平台,织密覆盖到边到底、服务可感可及的“社会大课堂”阵地体系,完善“需求—资源—服务”的发展模式,通过思想凝聚、资源集聚、力量汇聚,充分激活阵地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