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在《拾花酿春》中说:“生活可以很自在,并非每天需要大鱼大肉;我们的快乐和享受,可以来自很微小的事物。”很多事情在发生,也好像没有进行。未曾遇见的,未曾经历的,得未曾有,知足便是圆满,吃吃喝喝也是。
我爱吃白菜,尝试过三天均以白菜为食。水煮加一点盐,主要吃白菜原本的味道,清淡中带着隐隐的甜。或者切上三五个青红椒、小米辣,热点油,放点香醋,一碟酸辣白菜就可以让我莫名兴奋。又或者挖一勺大酱,白菜帮切丝,叶子随手撕撕,摆两块豆腐,就是一碗干净的白菜豆腐汤。甚者,掏出白菜心,蘸点酱油,就是一顿饭。不同的烹调方式,白菜的味道各不一样,但吃下去的满足,是独属于一个人的惬意。
食物有其固有的温度和性格,如何调制,是一个人的事情。小妹做菜也有自己的方式。灼虾,白水中放一点料酒、一点醋,再加点蚝油,煮熟后用手抓着吃,好不快活。每天早晨,她会在朋友圈晒出一两张图片,有玫瑰花馒头、香蕉紫薯卷、火腿心形蛋等等,搭配粥或牛奶,氤氲的热气是一天的暖意。日常还会做可乐鸡翅,鸡翅要煎透,可乐要选择经典款,还不能放一点水。排骨汤,放萝卜的话,一定是白萝卜,放玉米肯定要配点山药。甜点还有豆沙香蕉卷、雪媚娘,搭配着自己熬的草莓酱,我家女儿恨不得在小姨家长大。想吃口家里的味道,萝卜卷、菜煎饼等也是信手拈来。正因为如此,她喂胖了我那瘦高个的小外甥。
汤姐以前不怎么下厨房,煮个面而已,整个厨房像是被打劫过一样。从孩子上小学,她开始在厨房这个方寸之地“征战”。从两个小时做一碟黑得看不出模样的红烧肉,到四十分钟可以倒腾出六个菜;从早上五六点的疙瘩汤,到夜晚十一二点的鸡蛋饼;再到孩子高三那年,锅贴可以做出雪花,饭可以做鲍鱼捞饭、照烧鸡腿饭等。孩子高考结束后,汤姐说:“从幼儿园到现在,他的每一步成长我都没有缺席。爱他、教育他、陪伴他这件事上,没有一点遗憾。我的生活也要进入新阶段了。”食物有其固有的温度和性格,调制的过程,是爱一个人的模样。
老袁的饮食上有一大爱好,就是喝米汤。他常说,世上最美味不过米汤一大碗、小菜二三碟。做一碗米汤简单,一把米,一碗水,熬一碗汤。做一碗好喝的米汤又有点难,新锅老锅熬出来的味道完全不一样,米多水少汤就没了,米少水多汤就稀了。恰有一层米油的时候,正是一锅好汤水。食物有其固有的温度和性格,多一点少一抹,都不是本来的样子。
每一个操持着食物的人,都有喧闹或沉默的故事。春夏秋冬,四时美好,烟火人间,知足缓行,感受阳光的炽热、风的清凉,路遇恰好想吃的小摊,傍晚家中萦绕的饭菜香,那属于一个人的小美好,便是花蔓心底、执象而求的小圆满,愿我们都常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