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昊 孔令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2024年以来,我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善城善教、学在滕州”品牌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投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让朗朗的读书声、沙沙的书写声、热烈的辩论声、嘹亮的歌声、运动场上的呐喊声、快乐与幸福的笑声响彻校园,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质量更好、规模更大、后劲更足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举办承办省级现场会6个。
增加优质资源供给
让学生就读更多好学校
我市持续优化教育布局,连续17年把学校建设列入政府“惠民实事”,陶山路学校等5处项目建成使用,新增学位9000个,妥善化解小学入学次高峰难题。撤并小规模学校8处,优化师资100余人,开通“亲情校车”92辆,服务学生近7000人。各类教育协调并进,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3%,省级优质园覆盖率达53%,成功创建省级科学保教引领示范区。“强镇筑基”实现省和枣庄市级试点镇全覆盖,其中省级试点镇3个。建成联盟学校73对,高考文化课本科一段线上线、各类本科上线人数均创新高。滕州三中、滕州五中分别获评省级特色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市竞技体校被确定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成立刚果(金)-班·墨学院,入选中国-东盟技术人才合作项目首批建设单位,申报7个贯通本科专业,专升本过线、中职学校本科过线人数大幅提高;获2024年度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银奖各一项,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让学生遇到更多好老师
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配备中小学党建工作指导组62个,指导引领全市近1.5万名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亮承诺活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争当“四有”好老师。深化队伍改革,去年通过校园直招、人才回引、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43人;4900余名教师竞聘到高一级岗位,城乡交流教师1000余人。强化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科基本功竞赛获国家级省级表彰22项,13篇案例获省级以及以上奖项或省级刊物发表。“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制定培养方案,举办高级研修班3个;完善后备校长库,选派6名优秀干部到徐州市泉山区挂职学习。成功举办山东省第九届小学校长大会,7名校长在全省小学校长大会和初中校长质量建设大会交流发言。获评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省优秀教师4人、齐鲁最美教师团队1个,成为全省获得同类奖项最多的县市区;获评省特级教师2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省技术能手4人、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2人入选齐鲁教育名家人选名单。
把牢立德树人根本
让学生发展更多好素养
我市坚持思政教育走新入心,建立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思政课制度,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4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常态机制;获批第二批省学校思政“金课”立项课程1个,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育才质量显著提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经验做法在《山东教育报》推介,姜屯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获评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在全省率先实施信息技术小初高贯通培养,获全国信息技术奥赛铜牌1枚、全国一等奖1人,获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1人。“六声”教育全力推进。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市级赛事36项,校级赛事3200余场次,参与学生70余万人次。读写育人成效显著,全市获得国家级作文征文大赛省一等奖以上109人,其中1人荣获“叶圣陶杯”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一中辩论社荣获华语辩论世界杯高中组季军。体教融合不断深化,今年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及以上金牌18枚;滕州一中斩获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1金1银2铜佳绩,滕州三中获全国中学生武术锦标赛6金4银3铜,位居全省第二;新增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让学生享有更多好服务
我市智慧教育硕果累累,建设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育数据可视化中心平台及阅卷中心,建成基础智慧校园平台155个,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学校26所。通过“智能技术+评价”大数据,精准评价学生学习行为,顺利通过省智慧教育示范区验收。教育改革特色鲜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131个案例入选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经验及案例,增值性评价改革被确立为省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举办全省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现场研讨会,“双翼五维三贯通五提升”增值性教学评价经验在全省推广。保障服务日臻完善,推行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实现群众入学“零证明、零跑腿、掌上办”。“小切口”专项整治扎实有效,324处校园食堂实现自主经营,270所学校加入公益性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平台,日均采购额达107.6万元。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成立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诊治中心及公益咨询平台,6人入选山东省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发放各类助学金3499.1万元,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3885.2万元,8.7万名学生受益。常态化开展“1530”安全教育,深化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校园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态势。
厚植教育沃土,夯实强市之基。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盯紧“136”工作思路,把牢“三名”工程,聚焦“六声”教育,持续深化学生全面培养体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改革,把“善城善教、学在滕州”品牌擦得更亮,为建设“中华善城、现代滕州”贡献教育更多智慧和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