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前收拾行李,打开后备箱的一刹那,着实吓了我一跳。偌大的后备箱,不知何时,已被塞得满满当当。
我将手中的箱子放下,翻看着后备箱中的物品。左边最里面是一个白色的塑料大袋子,露口处隐约可以看出是母亲年前腌制的腊肉。紧挨着的是一个小一点的袋子,里面装着的是腊鱼。可能是怕撒了,两个袋子的袋口用毛线细细地捆绑在一起。我最爱吃腊鱼腊肉,可自己没这个手艺,也不愿意耗费时间去做。母亲知道我的喜好,因此,每年的寒冬腊月,母亲总要腌制几十斤的腊鱼腊肉。河水冰凉,每次洗鱼洗肉后母亲的手上总是会多添好几个冻疮。也曾告诉母亲不要再腌制了,但母亲总是口头上答应,背着我们继续腌制了一年又一年。每每说起腌制腊鱼腊肉的辛苦,母亲总是轻描淡写:“难得你们喜欢,我也干不了几年了。”
左边靠外边放了一个纸箱子,里面放了两只已处理干净新鲜的老母鸡和几百个鸡蛋。为了不弄脏后备箱,父亲特意放在纸箱子里,细心周到。“到家了直接一提箱子,不用担心后备箱脏,也好拿。鸡肉回去放冰箱里冷冻,想什么时候吃拿出来解冻就行了。鸡蛋也是最近才下的,放两个月没问题。”
年前我还没回来,母亲便早早地去村里的养鸡场预定了鸡和鸡蛋。鸡要多年的老母鸡,鸡蛋要年前年后才下的鸡蛋。“老家的鸡都是走地鸡,吃青菜和玉米长大的,和城里喂饲料的鸡可不一样。老母鸡有营养,炖汤最好,红烧也好吃。别看这些鸡蛋个头不大,给孙孙炖鸡蛋羹最合适了。”父亲知道我女儿爱吃鸡蛋羹,总认为城里的鸡蛋营养不如老家的鸡蛋,每次回来鸡蛋总是必备品。
右边最里面塞了给两个孩子的新衣服,还有两双棉鞋。高高的帮子,厚实的鞋底,没有秀气的图案,也没有洋气的鞋面,略显老气。从前,我总是反驳母亲:“这样的一双鞋子,成本也要好几十,还要花许多功夫。同样多的钱可以上网买到差不多的棉鞋,款式还好看。”母亲却不厌其烦地解释道:“这种自己做的棉鞋,高帮子能护脚踝,厚鞋底多冷的天都不冻脚。虽然现在是正月,保不齐后面还会降温,只有穿这种鞋才暖和,什么空调都不如这个鞋保暖。我不怕麻烦,给你们做,我更不怕麻烦。”
右边的外边,是一个木制的小板凳。去年父亲去我家小住,女儿坐在塑料板凳上摔过一次,小孩顽皮,而且女儿也没有摔坏,我从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没想到父亲却记得清清楚楚。回村后就找村里的老木匠做了个小板凳,小板凳有靠背,打磨得光光滑滑。曾多次父亲和我打电话说要将板凳寄给我,我开玩笑地说:“快递点估计会拒绝吧?这玩意也不是刚需,等过年回家再带回来吧!”如今我早已忘记,没想到父亲却记得真真切切,早早地就放进了后备箱。
中间的空隙放了一袋子的零食和饮料,父亲解释说:“这是留着你们高速上吃的,过年堵车耗时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家呢!”我打开一看,还真是齐全,瓶装咖啡、绿茶、矿泉水、方便面、饼干,甚至还有一包湿纸。我暗笑,高速上有服务区,服务区里什么都有,准备这么多真真有些画蛇添足啊!父亲却像是看中了我的心事:“服务区里贵,而且也不一定有你喜欢的口味,这些都是你平时爱吃的,吃惯了的……”
缝隙中,见缝插针地塞了土豆、花生和应季蔬菜,每一样都仔细地用塑料袋子装好,再用绳子系好袋子,摆放整齐,节省空间。我疑惑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被放进我的后备箱,这么多东西,数以百斤计的重量,一个人拿的话估计得跑个五六趟。侄女悄悄告诉我,“鸡蛋刚从养鸡场买回来,奶奶怕爷爷忘记了,便让爷爷赶忙放到后备箱里。他不知道怎么开后备箱的门,都是让我拿了你的车钥匙,和他一起将东西放进去的。还有那些腊肉和鸡肉,提前放了容易坏,他说他年纪大了容易忘事,走之前一定要记得,叫我一定要提醒他。”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为怕忘记,父母肯定是想起什么就送一次。还不厌其烦地叮嘱侄女别忘记提醒他们,实际上他们是借此提醒自己。
曾经多次看到网络上的小视频,回程的后备箱里千奇百怪,红薯玉米、萝卜菜籽油,甚至还有活鸡活鸭。年轻人多数都不能理解父母辈的想法,现在城里什么都有,网上更是样样齐全,而且物流也很方便,为何还要多此一举,不远百里,甚至是千里,耗费车油往回带这些东西。如今,父母也将我的后备箱填满,原来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样都有充足的理由让儿女们带回程。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刚需必备。每一样都承载着父母对于子女的关心,那些细节里透着的牵挂,像千针万线纳出的棉鞋,温暖又实用。更像久经晾晒的腊鱼腊肉,沉淀了岁月,又蕴藏了时间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