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近段时间,以“悟空”“哪吒”为代表的中华文化IP持续“出圈”,引起不少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他们带着发展文艺事业、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发展文化新业态等意见建议上会。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蕴含大量文化IP宝藏,“文化IP+”产业链延伸释放新价值。3月3日,《哪吒2》冲出超145亿元票房;春节后,游戏《黑神话:悟空》斩获国际游戏大奖。
一部“悟空”游戏,带火了多个打卡目的地;一部“哪吒”电影,延伸“文化+”的长链条,“含吒量”产品销售火爆。
带着基层一线的声音,代表委员提出,要大力书写文化产业的创新实践新故事,让越来越多的文化IP,激发文化消费新业态。
良渚文化大走廊,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创造出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IP;三星堆博物馆新馆,AI算法实现文物复原、裸眼3D还原考古“方舱”,全面提升观展体验……“文化+”跨界融合,正解出各式答案。
发展文化新业态,背后有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的生动实践。
山西大同市委书记张强代表说,《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是“数字+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突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双向奔赴。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委员说:“以《哪吒2》为代表的电影,有技术实力,又有贴合受众的叙事表达,展现出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力和魅力。”
不少代表委员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新,创造出更多精品?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越是精品越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需要反复淬炼,厚积薄发。”带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上会,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苗洁委员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精神标识,好作品将源源不断。
越是物质富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是强烈。多出精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提供更丰富更优秀的文化产品,建设富有凝聚力的精神家园,要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让创作者有机会、有时间、有底气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