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三八妇女节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8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矢志农耕守初心 扎根乡土绽芳华 ——记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马海艳

  商铮 报道

  

  在滕州广袤田野间,她用脚步丈量土地;在实验室里,她以智慧攻克技术难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她用科技点亮农民致富的希望。她就是——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马海艳,一位扎根我市农业科研一线25年的女科技工作者。

  朴素的衣衫,挽起的裤脚带着泥土,皮肤晒得黝黑,这是马海艳留给人最深的印象。2000年马海艳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学蔬菜栽培的她选择了和所学专业比较相近的马铃薯和食用菌技术推广工作,正式开始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滕州是远近闻名的马铃薯之乡,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种出的马铃薯口感极佳。”马海艳说,滕州作为马铃薯生产大县,65万亩的播种面积承载着无数薯农的生计,她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马铃薯。推广马铃薯拱棚栽培技术时,马海艳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不惧风吹日晒,不嫌泥土脏污,多次深入马铃薯种植区,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多渠道的培训,将先进种植知识传授给农民,助力他们成为行家里手。经过不懈努力,马铃薯拱棚栽培技术在产区广泛应用,农户纯收入亩均达到5000元以上,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汇聚更多科技力量,她组建的“滕州市农业气象服务群”,借助气象专家的力量为农事生产保驾护航;2017年,马海艳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马海艳创新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及时传递种植技术与农业政策,让科技知识服务千家万户。

  2023年3月26日对马海艳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据气象数据显示,当天最低气温竟达到了-5.5℃。对于我市农业生产而言,这样的低温天气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马海艳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场低温可能带来的危害。她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办公平台,将低温预警信息发布给各乡镇、种植大户,使15万亩的拱棚马铃薯免遭冻害,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受到了农户们的称赞。

  在外人看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繁重且枯燥无趣,但马海艳从业以来始终专注如一。她引进国内外200余个马铃薯新品种,经反复试验示范,成功选育出滕育1号、滕育2号等优质品种并通过登记。这些新品种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滕州马铃薯的脱毒种薯覆盖率,增强了薯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滕州成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的核心区域,获得多项国家级品牌认证。同时,针对马铃薯种植难题,她研发推广十余项新技术。其中,马铃薯土壤障碍综合治理技术在多地应用,不仅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量,还改良了土壤环境,她提出的“马铃薯膜上覆土、膜下滴灌技术”获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的同时,马海艳还积极推动食用菌种植工厂化。她鼓励有能力的种植户扩大规模,协助引进工厂化栽培设备,并通过多种方式为菌农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确立了适合滕州地域特点的技术规程。如今,滕州成为全省香菇栽培面积最大的示范基地,马海艳也因此被山东省食用菌协会授予“全省食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科技兴则事业兴,创新强则国家强。作为专业技术骨干人员,马海艳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不能单打独斗,只有集聚资源、联合攻关,才能有大成果、大进展,实现集成性突破。”她主动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的专家教授联系,并通过最新知识解决技术入户的最后瓶颈,将更多的新型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她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研攻关,主持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她主持的“二季作区春马铃薯膜上覆土技术研究与应用”“马铃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依托农情监测设备以及一些高科技手段,在相应的时期进行技术指导、科学管理,使全市种植户每亩增效达10%左右。”马海艳表示,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新观念传播给广大农民朋友的责任十分重大,在这条道路上,她会奋勇前行,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为滕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全国两会
   第4版:综合
   第5版:三八妇女节策划
   第6版:三八妇女节策划
   第7版:三八妇女节策划
   第8版:公益广告
5
矢志农耕守初心 扎根乡土绽芳华 ——记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马海艳
北辛街道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
情暖“三八”节 巧手学插花
领略非遗魅力 展现巾帼风采
巧手做扇面 喜迎妇女节
滕州日报三八妇女节策划5矢志农耕守初心 扎根乡土绽芳华 ——记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马海艳 2025-03-08 2 2025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