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古忠 林鑫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级索镇坚持“农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的理念,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硬支撑,积极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培育文化振兴新业态、打造农文旅链接新高地,做到以“六新”叠加促乡村振兴“蝶变换新颜”,形成“产业兴旺、民富村强、多元发展、特色凸显”的新格局。
融合新发展,打造新场景,百花齐放产业强。该镇按照“文创兴产业、基地富农民、民宿活经济、百业集群舞时尚”的思路,积极孵化和培育农文旅新业态,全力培植和壮大财源经济。坝子崖村“斗拱”产业越“长”越大,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鲁班锁”工艺制造规模日益膨胀,精品走向国际市场;前杨岗“农业科技产业园”种植的樱桃提前上市,果色飘香;郝屯村孝善文化、北赵农耕文化和级索村红色文化各有千秋;水磨乡情四合院集“文、旅、居、宿、餐、茶、习”于一体,被游客称之为“世外桃源”;级翔工业园的“高大上”项目、七星湖的诱人美景以及秀美荆河的诗情画意,给人一种“看不够”“不想走”的感觉。如今的级索,已经形成了“一河一湖两园色、多点串线筑起面、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仅“火”了乡村、“富”了百姓,而且提高了“大而美、富而强”的知名度。
开启新模式,探出新路径,庭院经济富百姓。为让群众过上“口袋富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该镇不断创新“非遗+文创”“非遗+课展”模式,引导群众开动脑筋,深挖当地资源,广开致富门路,走在家门口赚钱的新路子。西孔村田家“葫芦绘”在种上求“形”变“异”,在工艺上精雕细琢绘画,让“小葫芦”长成了“大产业”,带动就业168人,户均增收6000多元;后泉滕婆婆辣椒酱“火红”大江南北,成了村庄独有的特色品牌;孔楼村庭院蘑菇养殖,为乡村振兴安上“助推器”;刁庄村树皮画工艺制作独辟蹊径,点缀出万般“风景”,实现了“创造+创业”“创美+创收”的完美结合。2024年,该镇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乡村振兴文化艺术节”,展现了新时代新发展、新农村新风貌的崭新“图景”。
注入新活力,享受新生活,乡村振兴底色美。该镇按照专家“下村”写书画、志愿者“下户”播文化、党总支干部“下沉”倡文明的思路,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文明润心房、书画送农家”活动,不断培育和壮大书画“产业群” ,达到 “一户一院一风景、一字一画一世界、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效果,构筑了一道 “家”文化、“村”文化、“街”文化、“人”文化并融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书画活动38场次,为群众送字画、对联2600余幅、6100多人受益,实现了“文化覆盖渗透、文明新风扑面和群众开心点赞”的目标。
下一步,级索镇将继续破译乡村振兴“新密码”,下好“先手棋”,拉长“产业链”,谱好“发展曲”,演好“连续剧”,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镇域崛起、业兴民富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力绘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