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屋子,时间久了,尘埃就会抢占空间,飘落在各个角落,让屋子的美观大打折扣。心屋,也是一样,需要经常清扫、拾掇、打理。
心脏,就是一栋漂亮、别致的屋子。心屋,则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布局、空间、功能都遵循着一定规律。人幼时,心无旁骛,心屋洁净。一年又一年,时光携着年龄在累加,心屋里的东西也在添加,爱呀、恨呀、喜欢、憎恨、印象、理念、印记等,原本宽敞的心屋逐渐拥挤起来。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种物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灰尘。
好端端的一栋心屋,开始有点杂灰微尘时,自己还不以为然。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被其束缚、被其绑架。尘埃有藏猫猫的隐蔽性,抖落时,眼睛根本看不见;眼睛里有了它的具体影像,说明已经到了不可不理的地步了。
心屋在时光里赶路,一路坎坷、风雪,走啊走,走啊走,不经意间心屋由新屋变成老屋,从里到外显得有些沧桑。心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古人说,有容乃大。一个人只要大度,心屋就会大一些。心屋大一些,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塞的,东西塞得多了必定会乱。心屋乱了,就找不到主心骨了。心屋,不是一个储藏室,也不是一个博物馆,不要把一些有用没用的东西都留存着。有些东西该舍就得舍,该放下就放下,需要及时清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屋更有活力、更有朝气。回头想想,自己心屋里藏着那些不愉快的人或事、伤心的事,是该忘掉舍弃?把不愿再联系的人,从通讯录中删干净。去掉,是一种卸载,是心理上的减负,是大脑的减压。舍掉一些东西之后,心屋的境况有了新变化,一切都那么有条理、井然有序。
当然,心屋里光舍去、没有及时补充,也不是一件好事,会觉得空虚得很。所以,不能忽视了对心屋的补充和增加。心屋既可装着高堂子孙,也可想着亲戚近邻。不妨,在心屋里给三五个密友备好茶具小凳,增加保健意识、善举孝道,增加百科知识,充实一些与时俱进的理念、思路、技艺,尤其是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如果你有兴趣,把阿基米德定律、化学里的银镜反应、数学里的二次函数、解析几何、《复活》《罪与罚》《诗经》等搬进去,也不是不妥。关键是,补充增加的是日常所需、生活所依,快乐相伴之物,不是那些光好看不好用的花瓶之流。若如此,心屋何愁生机不显?
心屋,可以清心,也可以寡欲,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缺失的。空屋,相当于一座废屋,于世只能成为生活中的垃圾。心屋诸物,最为得意的是两件“镇宅”之宝,也可以说是处世规矩。首先是那杆红木秤。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那秤既可秤物也能秤人,既能称己也能秤人。最重要的是,经常称一称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另一件得意之物,就是大堂上那把折叠尺子。这尺子能伸能屈,可以丈量别人也可以量自己。在丈量别人的时候,不能忘了量量自己。就是它,让事物有了齐整和秩序,让物体有了规范和统一。有了它,才有了人生的长度;有了它,才有了人生的高度;有了它,才有了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心屋里的尺和秤,尽管不可相提并论,但不能否认它们又有相同之处。秤可以称出“分量”,尺子可以量“长短”,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评判,或是自己的品行、节操,或是自己的技能、威望,皆属尺子丈量的范畴。人们心里的这把尺子,既能丈量自己,也能丈量别人。人生有尺,做人有度,这是处世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