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昊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培优、扶小、育新”的工作思路,在“四上”企业增长、达标企业入库、临规企业培育等方面统筹发力,企业入库纳统工作取得新成效。
精准培育抓增量。我市加快199个实施类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督促企业早完工、早达效,确保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纳统一个。紧盯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加大33个重点工业项目线索的招引力度,确保纳西斯家居、奥卓化学等11家工业企业上半年入库纳统。紧盯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发挥国有企业优势,引导企业二三产业分离,探索成立运输代理、房地产租赁、机动车修理等企业,壮大国企的同时为纳统蓄足后劲。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重点服务业,加大兖铁铁路物流、金翅天运体育、德萨大数据等企业跟踪培育力度,力争尽快实现新增入库。紧盯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培育,发挥大型商超和43个年交易额过亿元批发市场的规模优势,选择银座、鲁华等部分企业和市场探索开展统一结算试点,招引大型供应链企业,搭建数字化交易平台,力争在干杂海货、煤炭、医药耗材等领域建成大宗供应链,形成“数据集聚”效应,助力培育更多企业实现升规纳统。
靠上服务优存量。我市动态补充完善“准四上”和“种子”企业培育库,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展会,持续提升企业规模效益。聚焦纳入核算的10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持续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用足用好提振消费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扩容提质、良性发展,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医养健康、数字经济等行业的12家临规企业,全力将消费潜力转化为发展实效。
多措并举提质量。我市强化临退企业帮扶指导,“一业一策”解决共性难题,“一企一策”解决个性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复产增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大对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入库的考核倾斜力度,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经验做法,鼓励镇街聘请会计公司帮助企业代理记账和纳税申报,最大限度提高镇街和企业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