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杨列长
~~~——致滕州城发集团的蜕变与新生
陈小凤
~~~ 卓厚芝
~~~ 耿艳菊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书有约
卓厚芝

  童年时,每个开学日都像拆盲盒般令人雀跃。我总要用在小卖部精心挑选的牛皮纸将新书包得棱角分明,工整写下班级、姓名后,才敢在昏黄灯泡下如饥似渴地翻阅。语文课本里的寓言故事、历史书中的风云际会、地理图册上蜿蜒的山川,编织成少年最初的星辰大海。那时总幻想长大后能踏遍万水千山,在洱海数云,去敦煌追风,在撒哈拉的星空下,与三毛对话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初中后课业渐重,我却总能在英语单词本里夹藏秘密。攒下早餐钱换来的《简·爱》扉页还留着油渍,简·爱在火炉前与罗切斯特的对话让我懂得尊严比爱情更贵重;余秋雨《文化苦旅》中阳关雪落满敦煌的段落,让河西走廊的风沙穿越时空扑在练习册上。这些偷来的阅读时光,是青葱岁月里最明亮的焰火。

  初入职场时,我把学生时代渴望的书目统统请进书架,却被填不完的报表、写不完的材料、放不下的人情往来挤占了对话时间。直到某个加班的深夜,随手翻开《明朝那些事》,看王阳明在龙场驿的星空下顿悟“心即理”,忽然发现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体的困顿何其渺小。路遥《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在矿井下读书的身影,让我学会在通勤路上打开听书软件,坐在安静的角落里安静倾听——原来平凡日子里的微光,正是抵御庸常的铠甲。

  成为母亲后的兵荒马乱里,史铁生摇着轮椅在地坛年复一年碾过的轨迹,教会我与生活和解的智慧;梁晓声笔下絮叨着缝补岁月的母亲,让我开始珍惜阳台上那盆总被唠叨着浇水的绿萝。当疫情给世界按下暂停键时,《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的箴言与《伤寒论》辨证施治的哲思,更能安抚人心。

  书架上的《人间清醒》与《我与地坛》并肩而立时,忽然想起童年某本泛黄课外书里的故事——那个弄丢父亲磨刀钻石的孩子,在父亲佝偻着背走街串巷却无人问津的黄昏,第一次尝到生活粗粝的滋味;而史铁生笔下母亲猝然呕血的场景,让当年躲在被窝里偷读的我,第一次触碰到了生命裂缝里渗出的疼痛。如今重读这些文字,竟生出穿越时空拥抱当年那个蜷缩在台灯下的自己的冲动:原来所有笨拙的成长,都藏着与先哲们隐秘的共振。

  世界正以光速旋转,而文字始终是定锚的星光。当玉兰花花瓣落满窗台,我懂得了读书原是场跨越时空的共舞:余秋雨在莫高窟前叩问文明兴衰时,路遥正在黄土高原书写平凡史诗;《文化苦旅》里“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与《平凡的世界》中“用汗水浇灌土地”的信念,说的原是同一曲生命赞歌。那些散落在不同书页里的吉光片羽,最终都指向最朴素的真理:在无常中坚守本心,于困境里播种希望。

  这个春天,当刚满四岁的孩子捧着绘本问:“妈妈,为什么孙悟空、哪吒都这么厉害,我却不厉害?”我把他揽入怀中轻声道:“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书架上牛皮纸包着的课本与电子阅读器的蓝光温柔交织,窗外的玉兰花正在将凋零的花瓣写成新的诗行——原来我们始终在与书相约,在字里行间打捞永恒的人性之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7
荆泉
风华正茂四十载,匠心筑城谱华章
根 脉
与书有约
绿肥红瘦
滕州日报荆泉7与书有约 2025-04-28 2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