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古忠 赵兰菲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级索镇紧紧咬住“乡村全面振兴、区域高质发展”不放松,“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绘出了工业强势“延链”、农业风光“无限”、乡村换貌“蝶变”、庭院经济“亮眼”的最美风景线。
工业强势“延链”。该镇按照“强工兴产、项目突破、高质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招大商”、多种渠道“大招商”为抓手,以园区企业规模膨胀、拉长产业链条为着力点,以项目落地、彰显硬实力为目标,“组团”下好强链、补链、延链、拉链“先手棋”,让新质生产力集聚、生成。去年以来,全镇新招过亿元项目9个,园区企业累计达到53家,为园区续航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农业风光“无限”。该镇按照农业种“科技”、农民端“金碗”、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引导群众向土地“活化”要效益,种出了东西南北“产业园”,形成了以东龙岗村“花市”、前杨岗村“棚果”、潘楼村“蔬菜”、龙庄村“粮种”、级索村“品试”、孔楼村“养殖”为代表的“六大基地”并联发展、“五大产业”特色凸显的新格局。
乡村换貌“蝶变”。为做好“庭院文明景、街巷环境美、村庄高颜值”文章,该镇着力在“绿化”覆盖、“硬化”接轨、“美化”底色、“亮化”满意、“净化”环境上下功夫,在留住“乡愁”、民宿“经济”、空闲地“生金”上精准发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攀升,达到了“文明”成风景、“文化”润人心、“美丽”成向往、群众“恋家乡”的效果。
庭院经济“亮眼”。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该镇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大嫂经济”,坚持因村、因户制宜,实行“种+养+加”一起上,“房间+楼顶+院落”一起利用。今年,该镇孔楼村开启了庭院养“木耳”“金鱼”模式,刘庄、水磨庄等村做大庭院“编织”文章,赵坡、坝子崖等村在庭院“加工”富经济上“淘金”,群众受益匪浅,实现了“家家户户有项目、思进思上比致富、万元入囊足不出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