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多艰,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对此,人难免常存有不忿、不甘、怨怼等心思,只是负面情绪一旦爆发,轻则伤身、伤人,重则危害社会,所以我们对生活要格外用心,不可用力过甚,将人生经营得面目可憎以至全非。
记得中医里提及,败火的药要轻煮,药效才好,所以生活里积攒的火气,不妨轻柔对待,相信面对苦难越不屑,我们越能轻装上路,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从容。
人生一世,情字难舍亦难解,家庭不是我们倾泻坏情绪的垃圾桶。待之更要和言悦色,因疾言厉色如霜似箭,伤人于无形,所造成感情世界的损坏程度,难以估量。
提及此,我深有体会——以前年轻气盛,夫妻间经常为鸡毛蒜皮争个天翻地覆,不觉为奇。待有了孩子,我对待儿子的错误也总是大呼小叫,小家伙很苦恼却也无可奈何,很多时候,他总是选择了沉默以对,对我也渐渐产生了疏离。
后来,儿子个头儿和我一般高了,他私下对我说:“你慢慢说的话,我都能听懂,你要学会温柔,妈妈,我不喜欢你皱着眉头板着脸的模样。”
听到这里,我怔住了,突然之间,又很恍惚。以前总觉得在家人面前何必藏着掖着?有情绪发泄出来实属正常,岂不知,居然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回忆过往,看孩子的眼光从俯视到平视再到仰视,我眼里那个小小的人儿终究长大了。我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反思己过,心想,那不妨换种轻柔的表达方式吧。
从此,当夫妻之间剑拔弩张之际,我主动偃旗息鼓,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只要我闭嘴,老公也马上噤声,后来居然对我还表现出了难得的尊重;对孩子,我也多以鼓励为主。慢慢的,孩子的笑容多了,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于家庭的依恋自是愈发深厚了。
对于老人,我则想起了这样一则故事。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即: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想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事情,让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来享受,以为这样就是孝吗?”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值得深刻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为父母和老人做一些事情时,恰恰因为摆了脸色,就会让他们心里不舒服,毕竟老人的心灵还是很敏感的,所以发自内心,和颜悦色,是行孝的基本前提。静下心来的时候,不妨想想,我们在老人面前,感觉“出力不讨好”,可能问题恰恰是出在了“色难”二字上面。
而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也要有放过自己的勇气,原谅那个在岁月里跌跌撞撞,缓慢前行、普通的自己。或许,放下执念,学会淡泊,也是一种生存的必然。
因此,轻待岁月,就意味着: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每一寸时光才有了细水长流的可能;轻待岁月,就要有容人容事的气度与心胸;轻待岁月,还要把握好自己的火候与节奏;轻待岁月,更是一种修炼,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发现,岁月里内容丰富且分明,是一种何其美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