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报道
本报讯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把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枣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3家。
为加快构建生态绿色、集群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市持续打好“特色牌”,实现优势产业集群“面”上开花。强化政策惠企,先后争取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马铃薯产业园项目,扶持恒仁工贸、北大仓等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种类。积极争取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项目,扶持合易、福藤、启腾生物、新东谷和高新面粉5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提高生产效能。加大资金扶持,贯彻落实枣庄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春藤牧业、爱啤士、华食汇等10家“小升规”企业共奖励70万元。全力支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春藤牧业、小石头、今缘春和景坤板鸭4家企业新获评第十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构筑起以恒仁工贸、新东谷、百麦奇、北大仓为龙头的30家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以合易、福藤、春藤牧业为龙头的16家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北大仓(马铃薯淀粉)、海风冠都、泰兴源为龙头的7家蔬菜加工产业集群;以启腾生物、小石头、小熊驾到为龙头的11家休闲食品产业集群;以盛世红荷、荷花食品、万盛德为龙头的8家湖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种养加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多年以来,我市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联动带农优势,直接安置带动就业1.5万余人,实现了企业加速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衔接。
如果说农产品深加工业是“全民厨房”,企业就是掌勺的“大厨”。我市在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由“初”转“精”的过程中,注重培育龙头企业,统筹打好“组合拳”,瞄准农业行业龙头、科技型企业,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农业企业分层分类培育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质行动。瞄准农产品精深加工建链、强链、补链,深入挖掘、整合地方农业农村优质资源要素,谋划有分量、有效益、有吸引力的一批好项目。目前,今缘春、恒仁工贸、福藤、启腾生物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滕州,涵盖农副食品、食品制造、酒水饮料、烟草、纺织、皮革、木材、家具、纸制品、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橡胶制品等9个大类、3个中类,形成了从“田头”到“筷头”的完整产业链条。2024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86.2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共33家,形成了从“田头”到“筷头”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经济环境‘大考’之下,答好‘惠企卷’是关键。只有我们将助企纾困落到实处,不断提升‘软实力’,当好企业‘娘家人’,才能更好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桥说,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强化“一企一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成立“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小组,设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3个工作专班,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由局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明确11名科级干部帮促重点龙头企业,开展“送政策、谋发展、解难题”入企走访调研,汇总梳理企业诉求32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35个。发挥行业主管优势,针对部分企业个性化业务需求,组织业务骨干靠上跟进、精准服务。目前,协调对接省畜牧局做好同业饲料《饲料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变更;帮助北大仓面粉对接中华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为马铃薯淀粉技改项目提供科技支撑;协助沃地丰生物肥料开展生物拌种剂的示范试验,取得登记认证。积极助力优质加工企业向规模化基地延伸,申请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扶持山东日盈食品,新建现代化肉鸡养殖基地1处,助力企业持续扩大出口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