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大学毕业,成功应聘到了心仪已久的单位。此次应聘孩子非常努力,一家人再次经历了类似高考一般的层层选拔和等待,都感到身心疲惫,我特意请了年假,准备邀请孩子一起去旅行,放松一下心情。
其实我知道孩子大了未必愿意和我同行,他有自己的圈子和朋友,曾告诉我他想一个人去旅行,可是我想利用于这次旅行好好和孩子谈谈,所以仍硬着头皮邀请孩子同行。不出所料遭到了他的拒绝,主要原因是他想有更多独立的空间,不想被我“管”,不想听我苦口婆心的唠叨。
孩子大了对我说过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不要管我了”,当年我也一样不希望父母太多干涉自己的事情。现在身为人母,才体会到这句话很伤父母心,一句话仿佛是一道屏障将我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隔开。但是转念一想,孩子与父母分离是成长的必然吧,独立性越强的孩子越不依赖父母。
但我还是很想这次孩子能够与我同行,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工作后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我想再争取一下,他实在不同意,那就不勉强了。
孩子小时候对我是依恋的,我俩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讲故事,故事都是我现编的,他双手搂住我的胳膊沉浸其中,我故意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要求他早点睡,尽管他有一百个不乐意,但为了次日可以继续听故事,只能乖乖地睡觉。
真正的渐行渐远是从初中以后,我明显可以感到他开始独立,他对于我的感情是既依赖又逃避。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颗烫手的山药,做父母的很难,扔不得放不下,我只能忍着他的脾气,坚守着对他的教育。也难怪,前些日子朋友跟我谈起他家正在读高中的孩子,恨恨地说孩子就像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又懵懂又叛逆,逗得我哈哈大笑。
如今孩子即将工作,我也眼看奔五了,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的路,还是非常感恩父母当年的谆谆教诲,多亏他们不厌其烦地“管”我,才使得我这只漫天飞舞的风筝有了自己的方向和航道。
于是我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不愿意与我一起去,嫌我唠叨,和你玩不到一起。”孩子一脸惊愕地看着我,他没有想到老母亲能够如此有自知之明。他说:“嗯,这也不是关键的,主要原因是我俩观念不同总会产生矛盾,闹得大家都不开心。比如上次去重庆旅行,我已按照导航安排了行程,你非要提前下车,导致我们走了很多冤枉路。如果我们这次去旅行,你得尊重我的想法。”
我一听有希望,略感安慰,我说:“你说的是事实,那时我只不过想看看重庆的市井文化,所以提前下车。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意见相左,我们何不求同存异,尊重彼此的选择呢。”
孩子短暂的沉默后,同意了和我去旅行。为了避免因旅行路线产生分歧,我们报了一个品质不错的旅行团,开启了一段美好的湘西之旅。当然旅行中依然有新的矛盾产生,他依然不喜欢我的唠叨和管束,我依然习惯照顾和惦念他,但是上山的路上他会主动牵着我的手,手心柔软温热。
最终,我们各自退让一步,在湘西的山路上找到了新的相处距离。原来所谓谈判,不过是给爱找一个双方都舒适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