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7月27日电(记者 许正) 正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上,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一致认为中国近年来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成效显著,为全球湿地保护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闫振在会上表示,20年来,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转变,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近年来,中国不断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政策制度,全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她在中国2022年11月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前夕开始担任秘书长职务,能与中国开启合作旅程令她“感到非常幸运”。COP14举办以来,中国充分发挥大会主席国和《湿地公约》常委会主席作用,确保会上提出的所有决议草案都得到有效处理和落实,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湿地治理中的组织能力和引领作用。
本届大会上,蒙巴在多个场合高度称赞2022年6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称中国依法保护湿地为全球树立典范。“没有法律,湿地保护机制就难以有效运作。中国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建立了明确的法律机制。其他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经验,推进本国湿地保护立法。”她说。
本届大会上,中国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和湖南岳阳9地被《湿地公约》认证为“国际湿地城市”。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