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读钟求是小说《地上的天空》
任泽健
~~~ 周树龙
~~~—— 读《行走北京中轴线》
徐晟
~~~—— 品读王德增先生《心境的颜色》有感
宋成永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轴,一座城
—— 读《行走北京中轴线》
徐晟

  北京中轴线,这条贯穿老城南北7.8公里的“脊梁”,承载着元明清三朝的兴衰,凝结着中华文明的营城智慧。刘晓涛与魏敏合著的《行走北京中轴线》,正是一把打开这座“时空隧道”的钥匙。它不满足于教科书式的历史复述,而是以脚步丈量时间,用烟火气浸润砖石,让这条古老的轴线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这本书最动人的特质,是它突破了中轴线作为“皇家专属”的刻板叙事。作者以“行走”为名,实则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人文图景:从永定门城楼的晨光熹微,到正阳门下的一碗卤煮氤氲;从天桥“酒旗戏鼓”的市井喧嚣,到钟鼓楼暮色中的鸽哨悠扬——中轴线从来不只是帝王的仪仗,更是百姓生活的舞台。书中专章“品尝京味儿”与“南中轴上的浮世喧嚣”,将炒肝的滋味、胡同的吆喝、大栅栏的百年老号,编织成一部流动的平民史诗。当读者跟随文字在前门啃一口酥香烤鸭卷饼,在景山眺望故宫金瓦与远处CBD的玻璃幕墙交错时,便能真正领悟梁思成所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中,那份生生不息的烟火温度。

  而对中轴线时空维度的延展,更显作者的匠心。书中并未拘泥于申遗划定的7.8公里核心区,而是大胆北拓南伸:向北直指元上都草原的苍茫遗迹,向南拥抱大兴机场银翼掠空的未来气象。这种“大轴线观”,揭示了一个深邃的历史逻辑——中轴线不仅是物理的“线”,更是文明的“脉”。元大都的营建取法《周礼·考工记》的“择中立都”,明清两代以“左祖右社”强化礼制秩序,而当代鸟巢、水立方的对称布局,恰是古老营城智慧在现代的创造性延续。书中对元大都海棠花溪的凭吊,对中轴线直指元上都的解读,正是对这种文明连续性的深情注解。

  书中对历史的凝视同样深邃而不沉重。“闯入皇宫的不速之客”等章节,将紫禁城的宫闱秘事转化为鲜活的人性故事;而“大国复兴的见证者”则以天安门广场为镜,映照开国大典的欢腾、奥运圣火的激越,直至今日国旗护卫队步履铿锵的日常。尤其珍贵的是,作者未回避中轴线曾见证的伤痛——八国联军的铁蹄踏过御道,日军投降书在太和殿前签署——这些烙印在砖石里的民族记忆,被转化为对“脊梁何以挺立”的深刻叩问。

  刘晓涛与魏敏的笔调,始终带着学者的严谨与行者的温度。刘晓涛作为疾控专家却深耕文物保护,其文字渗透着对城市“文化健康”的忧思;魏敏以摄影师的镜头语言描摹建筑肌理,让景山西眺白塔的“隐藏机位”、银锭桥卧波揽月的倒影,成为读者可按图索骥的诗意坐标。书中那些实用攻略——错峰游故宫的午后、鼓楼击鼓表演的时辰、南苑湿地俯瞰CBD的角度——既是贴心的行走指南,更是引导人们“参与式阅读”中轴线的邀请函。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5年全面实施,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告诉我们:保护中轴线,不仅是保存15处遗产点,更是守护那条贯穿古今的精神脉络。行走其上,我们踩过的每一块青砖,都可能叠印着忽必烈的马蹄、永乐帝的舆驾、梁思成的测绘图;而每一次驻足,都是与“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出范例”的灵魂对话。

  这条轴,丈量过王朝更迭,承载着市井悲欢,如今正以它的壮美秩序,召唤每一个向往读懂北京的人——用脚步,更用心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7
荆泉
探寻人性幽微处的精神图景
闲读之乐
一条轴,一座城
走进多彩的心灵世界
滕州日报荆泉7一条轴,一座城 2025-08-07 2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