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敬晨 文/图
张敬文是乡村教育的筑梦人,也是公益路上的掌灯者,从三尺讲台到关爱中心,从物质帮扶到成长规划,她以无私大爱托举起“美丽女孩”的尊严与梦想,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乡村振兴中的温暖篇章。
因爱结缘,携手启航“美丽行动”
20多年来,张敬文难以割舍对农村孩子的牵挂,始终扎根乡村教育一线,足迹遍布南沙河、张汪、鲍沟、东沙河等镇街。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比城区教师做得更好!从滕州市骨干教师、枣庄市教学能手到山东省学校优秀思政科教师,再到全国优秀教师,每项荣誉都见证了她对孩子们的承诺与付出。
课后的余晖里,周末的晨光中,总能看见她辅导学生、奔波家访的身影,这份执着与坚守让她对农村孩子的状况有了更深了解。2013年深秋的一次家访中,她走进一间漏风的土坯房,看到13岁的学生小楠衣着单薄,正被年过八旬的奶奶“指挥着”捆扎玉米秆。因爷爷和爸爸去世、妈妈离家出走,本该在父母膝下撒娇的小楠,却要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张敬文,在相关部门协助下,她很快为祖孙俩办好了救助事宜。事后,她陷入沉思:小楠的情况只是个例吗?在她的带动下,志愿者们对全镇初中学生进行了走访摸排,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其中留守女孩、“无依女孩”(事实孤儿)普遍成绩落后、沉默寡言,更是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
“我想为女孩们打开一扇窗,和她们一起面对坎坷……”经过深思熟虑,张敬文当年便发起“美丽女孩行动”,期待能为留守女孩、“无依女孩”汇聚破茧成蝶的力量。活动一经发布便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教师、义工及其他各界爱心人士争相加入。如今,她的关爱站已发展到10处,为3000余名“美丽女孩”筑起了爱的港湾。
以爱深耕,精准护航花样年华
随着帮扶活动深入开展,张敬文愈发认识到所有问题根源都指向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帮扶不能停留在物质上,更要让每个女孩都有“绽放”的底气。经过调研论证,她决心从经济、心理、学业、特长四个维度入手实施“精准”帮扶,通过开设青春期教育、心理辅导、文明礼仪、感恩励志等内容的“美丽课堂”,开展名家见面会、主题教育、敬老服务等社会实践,把关爱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着力解决制约女孩成长发展的“短板”。
小慧的父亲被判死刑、母亲改嫁,张敬文了解后及时伸出援手。在帮扶中她发现比起家境贫寒,小慧最大的困扰是深埋心底的自卑,于是便把重点放在如何重塑孩子的信心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慧在文艺展演中表现出对舞蹈的喜爱与天赋。惊喜之余张敬文制定了“精准”培养计划,经过辅导,小慧顺利考入幼师专业,“未来可期”让她找到了人生坐标。
2016年初冬,张敬文见到了在阴暗厨房里给弟弟妹妹煮面的小玲,年仅13岁的她父亲去世、母亲走失、哥哥在外打工,两人的缘分自此开启。后来,青春期的小玲变得叛逆,一次情绪激动下还撕烂了校服。心理辅导经验丰富的张敬文立刻赶去,见面后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地补起了校服。小玲在“一针一线”里慢慢平静下来,忙完后张敬文还留下一句“下次撕烂了我再给你缝。”事后,张敬文不厌其烦嘱托各科老师,时不时与小玲分享“交友宝典”,还拜托村里邻居关注小玲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心理慰藉”让小玲逐渐找回了那个懂事的自己,2023年她被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录取。
让爱接力,同心续航青春梦想
点亮“心灯”只是序章,铺就成长之路才是张敬文更深沉的牵挂。在她多方奔走下,爱心人士与每个“无依女孩”都签订了帮扶协议,最短也要在6年里每年提供3000元资助金,齐心协力去延续“希望的火种”。
小梅的爸爸意外受伤离世,妈妈也离她而去。从初一到高三,她在爱心人士持续关爱下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已是研究生的小梅时常感慨,是大家的关爱让她走过了最灰暗的日子,现在自己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如今,首批受助女孩有的考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有的凭借一技之长走出困境。一次公益活动现场,曾是受助者的小清牵起“无依女孩”小冉的手,“姐姐也是这么长大的!”掌心相触瞬间,爱的承诺已悄然传递。
近年来,“美丽女孩行动”先后争取资金82万余元,精准帮扶“无依女孩”53人。帮扶行动案例被收入国家教育扶贫蓝皮书,入选团中央、国务院扶贫办“伙伴计划”优秀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辈子很短,做改变两辈人的事,很值!”如今张敬文的脚步愈发坚定,她始终相信:随着更多爱心力量加入,所有“美丽女孩”都将在阳光下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