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健康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应对 秋老虎
安稳度过暑热余威期

  冯清芳

  

  虽然处暑节气已过,但暑气并未立刻消退,反而迎来了“秋老虎”,这段时间的天气也是“白天烈日似夏,早晚凉意初显“,早晚有风时会让人感到丝丝凉意,但是午间却高温干燥(部分地区伴随闷热)。此时若仍以“盛夏模式”生活,易引发口干舌燥、肠胃不适、疲劳乏力等问题,甚至诱发感冒、上火等病症。应对“秋老虎”,就要学会“平衡”,既要清解残余暑热,又要提前防范秋燥,从饮食、作息、运动、防护、情志五方面做好养生,为秋冬健康筑牢根基。

  

  清暑不贪凉,润燥先“补水”

  

  “暑热未散+秋燥渐生”是“秋老虎”的核心矛盾,在日常饮食上需要避开“两个极端”——既不能像盛夏那样贪食冰饮、生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也不能过早大补,以免滞留暑气,重点是要做到“清暑润燥、温和养脾”。

  首先,我们在“清暑”上要选“温和型”食材,可适当吃些清热利水的食物,比如冬瓜、丝瓜、绿豆、荷叶等,但也需控制量,要避免与冰饮、凉菜同食,冰凉食物易刺激肠胃,引发腹泻、腹痛;即使是常温水果,也建议饭后少量吃。

  其次,“润燥”要从“补水+养津”开始,“秋老虎”期间空气湿度下降,人体易流失津液,出现口干、咽喉痒、皮肤干燥等症状。日常补水建议喝温白开水或淡茶水,比如菊花茶、麦冬茶,避免喝含糖饮料;早餐也可煮银耳百合莲子羹、山药小米粥,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滋养肺脾;午餐、晚餐可搭配润燥食材,比如蒸梨,比生吃更温和,适合脾胃弱人群,而白萝卜做汤或清炒,也能帮助缓解秋燥。

  此外,饮食需“少辛多酸”,中医有“秋不食辛”的说法,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易助热伤津,加重秋燥;而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番茄)能收敛津液,还能开胃。“秋老虎”期间,人易因暑热影响食欲,适量吃些酸味食物,既能缓解口干,又能促进消化。

  

  早睡避“夜燥”,午休补“秋乏”

  

  这个时节,人体易出现“秋乏”症状,白天高温易消耗体力,加上夜间空气干燥,睡眠质量也容易受影响,导致白天精神不济。我们要学会调整作息,关键就是要“顺应秋气,养收安神”,坚持早睡早起,避免夜间熬夜导致的口干、眼干;早起则能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有利于缓解“秋乏”。

  除了早睡早起外,合理安排“午休”尤为重要,此时短暂午休20-30分钟能快速补充精力,避免下午昏沉。补觉有利于恢复体力,但是要避免“饭后贪睡”,“秋老虎”期间,多数人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若饭后立刻躺下,易导致消化不良;建议饭后散步10-15分钟,再进行午休或其他活动,既能促进消化,又能避免“食积生热”。

  

  要避开高温,防“出汗伤津”

  

  近几日,高温依旧,若仍像夏天那样剧烈运动,易导致出汗过多、津液流失,甚至引发中暑;但完全不运动又会导致气血不畅,加重“秋乏”,“秋老虎”期间运动的核心是“选对时间、控制强度、做好防护”。

  运动时,选择“温和型”的运动方式,以“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八段锦等,既能促进气血循环,又不会消耗过多体力;太极拳、八段锦、瑜伽动作缓慢,能调节呼吸,帮助身体适应“收秋气”。

  运动后要进行“科学补水”,别喝冰水或猛灌开水,建议少量多次喝温白开水,或加少量盐的淡盐水;也可喝少量蜂蜜水,既能补水,又能润燥。运动后别立刻吹空调或洗澡,待身体平复、汗液擦干后再洗,且水温不能过低,避免过凉刺激皮肤引发疾病。

  

  防晒护温差,避“隐形伤害”

  

  很多人以为立秋后紫外线变弱,其实“秋老虎”期间空气干燥,紫外线穿透力更强,易晒伤皮肤,甚至增加色斑、皮肤老化风险,这个时候我们要做好防晒工作,避免紫外线晒伤,穿搭建议遵循“分层原则”,加件外套随穿随脱。

  防“蚊虫叮咬”也是“秋老虎”的“必修课”,这时候蚊虫仍较活跃,且初秋蚊虫可能携带更多病菌,叮咬后易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甚至感染。傍晚出门建议穿长袖衣裤,或在暴露部位涂抹专用驱蚊液;家中定期清理花盆、垃圾桶周边积水,避免蚊虫滋生;若被叮咬,别用手抓挠,可涂抹薄荷膏缓解瘙痒,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调整好心态,防“燥气扰心”

  

  秋对应中医“五行”中的“金”,对应“情志”为“悲”,加上“秋老虎”期间暑热余威易让人烦躁,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比如白天闷热时易怒,傍晚凉意来袭时又感低落。情志失调会影响身体,烦躁易“上火”,情绪低落易“伤肺”,导致口干、失眠等问题。

  烦躁时可通过“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缓解情绪,静心养心。初秋已有落叶、花草凋零的景象,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所以我们要“避悲秋”,多“寻乐”。可多参与让人愉悦的活动,和家人、朋友去公园散步,或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帮助保持积极心态。

  “秋老虎”虽有暑热余威,但只要读懂立秋、处暑的节气规律,从饮食上的“立秋轻补、处暑润燥”,到作息上的 “早卧避燥、夜卧保暖”,再到运动、情志的贴合节气调整,每一步都是“养心养命”的智慧。待“秋老虎”退去,秋意渐浓时,身体已做好充分准备,能安稳迎接深秋的静谧与寒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6
健康养生
科学应对 秋老虎 安稳度过暑热余威期
秋日养心八法:让浮躁归于澄明
健康养生十大窍门
滕州日报健康养生6 科学应对 秋老虎
安稳度过暑热余威期
2025-08-28 2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