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翔中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级索镇坚持将稳就业摆在“四稳”首位,锚定“稳就业、促增收”核心目标,紧扣保障就业、促进增收目标要求,通过强化政策赋能、深化技能培训、聚焦项目培育等三大维度协同发力,用实打实的举措为群众铺就一条稳得住、能致富的就业增收路。
强化政策赋能,打通匹配堵点。该镇坚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设立镇级就业服务中心,组织镇人社所、团委、妇联、司法所等部门依托辖区园区平台优势,开展企业招聘会、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活动8次,精准为群众匹配就职方向。同时,依托“枣工快递”、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矩阵”,及时推送辖区各类用工信息,实现了“岗位找人”与“人找岗位”双向对接,解决了启腾生物、雨田食品季节性用工缺口400余人。目前,园区安置就业岗位6000余个,人均工资5000元以上。
深化技能培训,激活增收动力。该镇聚焦群众需求与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家政、月嫂、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以技能培训赋能就业质量。今年,已举办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204人,其中100余人通过“技能+产业”供需对接,全面提升了家政服务、电商服务、烹饪餐饮等工作能力,不仅提升了与市场岗位的适配度,更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让“凭技能吃饭”成为群众增收的“硬支撑”。
聚焦项目培育,拓宽就业渠道。该镇采取干部带头、能人带动、招商引资等方式,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引+致富工坊培育”双路径,实现家门口就业与增收双提升。其中,在产业招引上,积极招引服装加工、电子加工、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全镇已建成北杨楼、前牛集、千佛阁等家门口就业示范村15个,电子、服装加工业务辐射滕州羊庄、山亭冯卯等10余个乡镇。在致富工坊培育上,采取“党支部+”模式,鼓励各村依托闲置院落、特色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其中坝子涯、西杨楼等村积极盘活闲置院落,发展斗拱文创加工、蚯蚓养殖培育,吸纳了残疾人、大龄群体、妇女等群体80余名到基地务工,不仅解决了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更让村民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增收致富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