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载体;港口,则是航运的重要集结点和枢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超9.5亿吨,同比增长4%;集装箱量近2400万标箱,同比增长7.9%。数据之变,折射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的创新和突破。
作为供应链的核心节点,港口聚集着巨大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当今全球贸易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势必要跳出码头“建”港口,更加深度“链接”整个供应链生态。
最近,一批6100吨铁矿运抵寿光懋隆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以前从潍坊港区后场装车运输的方式不同,这批货物是从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水运至寿光港区直接卸船。这条铁矿转水的新通道,省去了短倒、堆存、装车等费用,为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10%。
近年来,山东港口通过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以及港口、园区配套服务“三大赛道”联动发力,推动诸多创新业态兴起。目前,山东港口集成“港口+金融+航运+贸易+物流+海外”等全链服务,开拓80项物流综合业态,取得15类金融牌照及资质,建设了山东大宗商品、青岛国际能源等交易中心,成立了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打造了供应链全流程“工具包”,年均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额近2000亿元。
在业态丰富、链条完整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保障下,山东港口构建和完善由口岸、航线、陆港、内河、班列等多节点共同支撑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今年7月22日,满载元明粉、钛精矿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成都鸣笛启程,标志着山东港口第106条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为川渝地区产品出海开辟物流新通道。8月,满载进口纸浆的“传威凯娜”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返程空舱搭载国产商品箱发往荷兰,标志着青岛港首次打通“巴西-青岛-荷兰”国际物流大通道。
两条新通道,是山东港口“辐射力”增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能级跃升的缩影。目前,山东港口航线总数360余条,形成日韩、东南亚、中东、印巴、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塑强中国至非洲黄金物流大通道、中国至东盟黄金物流大通道、中国至中亚汽车跨境出口物流大通道等六大国际物流大通道,为沿黄省份提供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
向新逐绿,山东港口的“科技范儿”越来越足。自主研发A-TOS,第13次刷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世界纪录;在日照港,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建成投用,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研发全域智能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云港通”,上线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人工智能大模型方舟TaaS……“新质生产力在港口不断生长,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加速崛起。
供应链综合服务等模式创新为现代航运服务发展打开新通道,科技“上新”为码头智慧绿色转型塑强底座。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的山东港口,海向增航线、扩舱容,陆向开班列、建陆港,一条条航线“大动脉”畅达全球,一张张物流“微循环”网联全国,畅通陆海联动的物流新链路,不断增强枢纽“链接力”。
(据《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