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卫生间墙面发霉的根源在于水分滞留与霉菌滋生,处理需从清洁、修复、预防三方面系统推进,形成长效解决方案。清洁阶段需彻底去除霉斑并杀灭孢子,避免残留导致复发。使用白醋或小苏打溶液清洁时,需控制浓度避免损伤墙面:白醋与水按1:1稀释后擦拭,可溶解霉斑色素且不破坏乳胶漆;小苏打糊需厚涂覆盖霉斑区域,静置10分钟后刷洗,其弱碱性可中和霉菌酸性代谢物。清洁后务必用干布吸干水分,并保持通风至墙面完全干燥,否则残留水分会加速霉菌再生。若霉斑已渗透至腻子层,需局部铲除至基层后重新刮涂防水腻子,再涂刷防霉涂料,确保基层干燥密实。
修复阶段需针对发霉成因进行结构改良。若发霉由淋浴区溅水导致,需加装挡水条或调整花洒角度减少水花飞溅;若因排水管渗漏引发,需通过闭水试验定位漏点:封堵地漏后注水至墙面根部,24小时后观察楼下对应位置是否有渗水痕迹,若有则需重新做防水层。墙面长期潮湿区域可涂刷防水剂,形成憎水膜阻止水分渗透。防霉涂料需选择添加了有机防霉剂的乳胶漆,这类涂料可抑制霉菌生长,但需注意施工后保持墙面干燥,避免过早接触水分。若墙面已出现起皮、脱落,需铲除至水泥层后重新刮涂耐水腻子,再涂刷两遍防霉涂料,确保基层牢固。
预防阶段需构建“防潮-通风-清洁”三位一体的日常维护体系。洗澡、洗手后及时用刮水器清除墙面水珠,减少水分残留时间;毛巾、浴帘等易吸湿物品需定期晾晒或更换,避免成为霉菌温床。卫生间若无外窗,需安装大功率排气扇并确保每次使用后开启20分钟以上,通过强制对流排出湿气;日常可放置硅胶干燥剂或石灰包吸湿,定期更换以保持效果。若卫生间长期潮湿,可考虑安装电热毛巾架,通过加热提升局部温度,加速水分蒸发。此外,定期检查地漏、排水管是否堵塞,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地面积水反渗墙面;墙角、管道周边等隐蔽处需重点检查,及时修补裂缝或孔洞,防止水分渗透。
安全防护需贯穿处理全程。清洁或修复时需佩戴橡胶手套与口罩,避免霉菌孢子吸入或皮肤接触引发过敏;若墙面发霉面积较大(超过1平方米),或伴有刺鼻霉味,可能存在霉菌污染风险,建议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与处理,避免自行处理导致健康隐患。日常使用中,保持卫生间干燥、通风与清洁习惯,可有效预防霉菌再生。例如,洗澡后开启排气扇至墙面完全干燥,定期用干布擦拭墙面水珠,避免水渍长期滞留。
通过系统清洁、结构修复与日常预防,可从根本上解决卫生间墙面发霉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发霉的成因,从湿度控制、通风改善、防水修复等方面综合施策。例如,淋浴区墙面可涂刷防水涂料并加装防潮板,减少水分渗透;洗手台周边可铺设吸水地垫,减少水花飞溅。日常维护中,保持干燥、通风与清洁习惯,可有效预防霉菌再生,让卫生间长期保持清爽健康的状态。这种长效解决方案,既避免了频繁清洁的繁琐,又确保了居住环境的健康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