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璐 孙艺文 报道
本报讯 时下,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发电量接入企业生产线;综合充电站里,新能源汽车正在大功率充电桩旁快速补能;滨湖镇的光伏基地通过高压通道,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城市各处……这是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把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的战略重点,作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举措,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创新路径,全力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上升,截至目前,非化石能源装机总量为1678兆瓦,呈现出我市能源发展的新动态。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我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5.2%、6.1%、6.8%、8.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连续三年在枣庄市排名第一。
分布式光伏成为我市“屋顶经济”的新主角。截至目前,我市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1390.5兆瓦,其中分布式光伏998兆瓦,分布式光伏产业实现了“光伏+党政机关”“光伏+公共建筑”“光伏+工商业厂房”“光伏+农户”等多元应用场景,这些分布式电源就像散布在城市中的“绿色电站”,缩短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链条。
储能电站成为我市智慧保供的新方向。截至目前,全市储能装机量突破232MW,在建、拟建的用户侧储能项目装机容量突破200MW,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逾10亿元,打造出“政府定规则、市场配资源、企业获收益”的储能商业化运营生态圈。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
集中式风电成为我市新能源产业新动力,通过对全市风电进行整体规划,初步对我市风力发电点位进行了测算,通过测算,全市范围内总可装机容量为575MW。与济南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140MW集中式风电项目。坚持因地制宜、龙头带动、集散并举模式,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追赶省内先进目标,推动我市新能源产业迈向新台阶。
下一步,随着“十五五”能源规划的谋篇布局,我市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适配城市发展格局,更多屋顶将装上光伏板,更多储能站将嵌入能耗企业,更多风机将参与电力布局,让“降下来”“升上去”的新动态成为加快建设“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