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暨农资网络体系建设培训班在哈尔滨召开。培训班上,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鹏作了典型发言,介绍我市供销社在推动“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加强农资网络体系建设等经验做法与实践成效,受到了培训人员一致好评。
近年来,市供销合作社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为抓手,坚持“上下联动”,下好农资流通“一盘棋”,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鲁南有限公司,建成鲁南地区农资流通集采配送中心、应急保障基地和农药储备中心。
该社采取“农资龙头企业+基层社”农资联采分销模式,推动渠道下沉、业务下沉和服务下沉,采购成本平均降低了10%左右,既提升了经营效益,又更大程度上为农民耕种减负。坚持“连点成线”,织密农资流通“一张网”,建成10万吨的农资集配中心2处、农资综合服务大厅1处、标准化实验室1处、镇级农资服务站16处、村级农资服务社160处,初步形成了“县有中心、镇有站、村级有社连成串”的三级农资网络。同时,健全完善农资质量管理制度,杜绝假冒伪劣和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让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今年以来,全系统销售各类农资20.8万吨。
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推广“全程技术指导+关键环节托管”服务,助力马铃薯及石榴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界河镇等马铃薯主产区建设“一减双增”对比试验田,亩均增产636.95公斤。在官桥镇等9个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保障到位”,夯实农资流通“硬支撑”,成立全市“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专班,印发《关于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优先支持市供销合作社承接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小麦“一喷三防”、废弃农膜回收及水肥一体化管理等项目,建立“月督促、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确保“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