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
~~~
~~~—— 岗上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 岗上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月31日上午,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滕州岗上遗址成功入选。

  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是距今7500年的“北辛文化”发祥地,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遗址平面不甚规则,略似树叶形,东西最大跨度1500米,南北跨度10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也有部分东周、汉代遗存。城址平面近长方形,城墙紧挨壕沟内侧环绕一圈,含壕沟在内,东西长约800,南北宽约550米,面积达40万平方米。西墙中部偏南位置城墙与壕沟均存在一段宽约7米的豁口,为城门位置。

  岗上遗址发现时间早,分布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保存较好,其发现早于泰安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最早的发现地,对于“大汶口文化”的确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952年春,华东地区文物普查队最早发现了岗上遗址,由此拉开了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研究的序幕。

  1952年至1953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进行过调查,第一次在山东省境内发现彩陶。

  1957年,山东大学师生在完成滕县部分古文化遗址调查后发表的简报中,对岗上遗址的文化性质结论为“可见仰韶文化已远及山东境内”。

  1959年春季,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又进行一次调查,对河旁两座暴露墓葬进行了简单清理。

  1961年夏,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岗上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平方米。并在随后发表的试掘简报中否定了以往对岗上遗址文化性质的认识,认为“仍属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系统”。岗上遗址文化性质的认识过程,对于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以及后期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及确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3年,《山东滕县岗上村新石器时代墓葬试掘报告》在《考古》1963年第7期发表。

  1964年5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再次对遗址进行了调查。1977年12月,岗上遗址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鲁革发〔1977〕122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第4版: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第5版: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第6版: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第7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
   第8版:交通运输
3
初露端倪
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滕州日报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3穿越五千年的岗上“古城” 2022-04-01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