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读《王小波画传》
任泽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品读毕淑敏《我很重要》
李晨
~~~水利水电出版社
~~~ 李柏林
2022年04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独立独行的人
——读《王小波画传》
任泽健

  王小波是一个独特的人,独特的作家,独特的作品,独特的存在。

  手头的这部《一个独立独行的人:王小波画传》(李银河、郑宏霞编,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耐看。

  全书分为五部分,可以看作是王小波的编年史。“黄金时代”:青少年时代;“我的精神家园”:读书岁月;“沉默的大多数”:自由写作;“我在荒岛迎接黎明”:浪漫骑士;“阴阳两界”:呼叫王小波。文章主要是两类,他人回忆王小波的文章,王小波的代表作品。

  书中所选王小波的杂谈值得细读。这些杂文可以说以闪光的幽默和智慧向读者揭示了另一种人生境界。嬉笑怒骂皆是妙文。

  比如写到在国外的穿着,他说自己曾有过成功的经验:“有一年冬天外面下雪,我怕冷,头上戴了羊剪绒的帽子,身穿军用雨衣似的短大衣,蹬上大皮靴跑出去。路上的人都用敬畏的眼光看我。走到银行,居然有个女士为我推了下门。到了学校时,有个认识的华人教授对我说:王先生,威风凛凛啊。我赶紧找镜子一照,发现自己一半像巴顿将军,一半像哥萨克骑兵。但是后来不敢这么穿了,因为路上有个停车场,看门的老跟我歪缠,要拿他那顶皱巴巴的毛线帽换我的帽子”。又如他在《域外杂谈·住》的文末写道:“到处绿草茵茵,到处古树森森,人到了这种地方,就感到住在这里的人对这片环境的爱心,不敢乱扔易拉罐。而生在这里的人也会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挖动一片泥,移动一块石头都会慎重。人不爱自己的家就无以为人,而家可不只是房门里那一点地方。”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是骨子里幽默的王小波,内心干净的王小波。

  在回忆类的文字中,最为感人的还是来自他母亲、兄弟姐姐等亲人的怀念文字,痛感真切。亲人眼里的王小波善良孝顺、好学真诚、追求自由。王小波的经历坎坷(下乡插队、工厂务工、出国、高校任教、自由撰稿人等),但为了文学他还是放弃了做大学教师,专注于创作。“他只是在自己的思想中遨游,在世人争名逐利时,他还是那么超凡脱俗。”但对于文学,王小波又是特别自信,“我相信自己有文学才能”。在他45岁时,因心脏病去世,留下深深的遗憾,无尽的哀伤。

  周国平对王小波评价很高,对这位独特的作家怀有一种特殊的敬意。在《自由的灵魂》中有一段话十分中肯。“他的文章非常自由,调侃中有一种内在的严肃,鄙俗中有一种纯正的教养。”刘心武在细读了《黄金时代》后则认为:“想必写下这些文字时,作者心中只有纯粹的文学思维,只对文学负责。”我最为认同张晓舟在《理想的知识分子》中的观点,王小波的小说以自由饱满的精神气度和文体语言,真正承载起充满磨难的中国当代历史。在王小波的笔下,苦难的时代最终化为辉煌的汉语,化为青铜、白银、黄金。

  生前的王小波是寂寞的。他不愿意沉默,他要发出声音,要写下文字。他对朋友说过,“再不说话,人家把屎都糊到我们脸上了。”崔卫平最喜欢他对蒙昧主义所作的持续不断地、毫不留情地批判。王小波像一团水雾,一缕浮云,悄悄地弥漫在天地间。就如同他的文字,会永远带给人们阅读的快感、智慧的启迪。

  本书的编者,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是公众熟悉的知识分子。在她的心目中,小波是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李银河教授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影响力巨大,具备很高的文学鉴赏力。许多年前,我曾向她请教过,她不摆架子的回答,至今让我感动。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本色。

  书的封底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有一天有许多话要说的人,常默默地把许多话藏在内心;有一天要点燃电火花的人,必须长时间做天上的云。”这是献给王小波的,也献给自己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一个独立独行的人
《丰子恺家塾课: 外公教我学诗词》
意象丰富的人生思考
《古诗词里的博物学》
读书如叩门
滕州日报荆泉7一个独立独行的人 2022-04-21 2 2022年04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