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9月12日公布2022年中秋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340.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8亿元。
假日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统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市场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
都市夜游亮点突出。杭州西湖、广州珠江、上海黄浦江、南京秦淮河等地的城市夜景观光热度持续走高。北京黄花城水长城、安徽西递村等景区以夜宿为主题,将中秋赏月融入特色文化,营造诗意栖居氛围。
本地旅游成为主流。假日期间,探亲访友、户外休闲、近郊旅游、乡村旅游是游客出行的主题,特色农庄、民宿、美术馆、博物馆等成为假期游客的重要游憩去处。
文化科技元素融入传统佳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月满中秋,相约两馆”系列文化活动,布设非遗“小庙会”;北京香山公园将5G慢直播与古典诗词诵读相结合,邀请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无锡鼋头渚景区以团圆、相聚、思念、欢庆为主题,举办中秋水上音乐烟花大会,提升了城市旅游形象。
“早上出城堵,晚上进城堵”在部分城市成为假期出行常态,进出城道路潮汐式车流现象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一些市民也选择在市区内度假,不少城市市内商圈拥堵,交通压力增长明显。
9月12日,某商业平台发布的中秋小长假旅游消费盘点指出,在低风险地区,本地游及周边游较为活跃,本地酒店订单量较上月同期增长52%。在本地游带动下,不少年轻消费者选择带家人和孩子在酒店过节。
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推出两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秋节期间,夜间演艺演出、光影秀、赏灯祈福等项目受热捧。
多个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夜游相关产品预订量较端午明显增长。不少航空公司也推出“赏月航班”,带乘客“追云逐月”。中秋节当天,全国执行的赏月航班为1607个,中秋当日夜间航班搜索量和预订量都实现双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