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近段时间,我国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明显提升,多项大数据传递出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暖意,显露出经济活力。
在大街小巷日益升腾的烟火气中,在更加热闹的餐饮、文旅场景里,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经济活力的快速复苏。
人流动起来,客运更繁忙。百度地图路况大数据显示,3月12日至3月22日,全国重点客运枢纽的平均客流指数较去年同期上升22.94%。
同样热起来的还有旅游景点和城市商圈。百度地图重点旅游景区拥堵监控显示,3月12日至3月22日,南京、杭州、大连、青岛等地热门旅游景点附近的客流指数、周边路网拥堵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不少景区相关指数增速超过20%。此外,一二线城市的大商圈的客流指数也明显增长。
每日互动大数据从城市活跃人口数的维度出发,构建的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城市活力指数”也显示,地域间的人口流动正在加速。截至2023年3月17日,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活力指数均已超过90.0,意味着这四个城市活跃人口数已基本恢复到春节前的九成以上。
春节之后,不少热门商圈的餐饮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队。餐饮堂食等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带动相关消费回暖向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
根据长江证券宏观于博团队报告,他们对实体景气高频数据追踪发现,城市内的人员流动水平已经恢复,反映市内经济活跃度提升。市内出行好转,带动线下消费充分复苏,实现同比高增长,并逐渐趋稳。3月12日当周,长江宏观与脉策科技合作开发的10城商圈人流指数显示,10城商圈人流同比增长50.1%。餐饮消费方面,根据长江社服团队数据,春节以来,火锅龙头企业周末排队叫号热度也持续走强,表现一直好于今年元旦假期水平,印证线下消费整体复苏。
此外,每日互动大数据对写字楼到岗率、办公类App活跃率及创业企业经营活力指数三个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显示,2月底3月初,一线、新一线城市写字楼平均到岗率已经超过85.0%,楼道里脚步声、交谈声和键盘敲击的声音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办公类App的日均活跃率较之前继续小幅提升。对全国超过90个创业类孵化园区的到访人数的分析显示,春节假期后有更多的人到访了创业类孵化园区。2023年创业企业经营活力指数不仅在节后恢复迅速,且活力更高,也显示出新一轮创业的“步伐”正大步迈进。
随着市场回暖和经济复苏,物流行业需求旺盛,快递行业加速快跑。记者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截至3月8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200亿件,比2019年达到200亿件提前了72天,比2022年提前了6天。而就在28天前,快递业务量刚刚突破100亿件,这第二个100亿件用时较首个缩短了11天。
国家邮政局相关人士表示,快递量展现出快递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和强劲动力,也生动说明我国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足,行业规模实力增强,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