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推动“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务必聚焦“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找准企业这一落点,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强、精准帮促、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以“一企一策”帮促精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进而培优培强优势产业,持续膨胀壮大经济总量。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就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经济加快回升向好。为落实“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四年攻坚行动,切实把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放在企业和项目上,努力在企业培育上求突破,我市在全市筛选了300家成长型、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从75家市直单位抽调284名帮促专员进行对口帮促,着力构建个性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一企一策”帮促体系。“一企一策”帮促,是当前发展大势下,打通企业发展堵点、解决产业发展痛点的务实之举,也是实现“强工兴产”的必要手段。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精准帮促”服务意识,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企呼政应”问题解决机制,各帮促单位要明确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熟悉经济工作的帮促专员,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协调解决。要进一步明确“首问负责制”,各帮促单位和帮促专员要全流程跟进,做到一帮到底、真帮实促,坚决杜绝浮于表面、(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实体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要想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帮企业理思路、为企业送政策、替企业解难题”,是最直接有效的工作思路。全市上下要落实落细“一企一策”帮促重点,由各帮促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及下步发展思路,切实从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帮助制定“一企一策”四年发展规划。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急需的要素保障等问题建立台账,实行清单销号制度,拿出行之有效的帮促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要筛选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进一步强化帮促、指导、服务,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要素涉及体制、用地、资金、人员保障、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等各个方面,没有要素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健全完善要素保障,才能保障“一企一策”帮促落实落地,才能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要强化提升“要素保障”支撑力度,各帮促单位和帮促专员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积极宣传解读各项惠企政策,协助办理审批手续,帮助督导安全隐患,切实维护营商环境。要找到要素保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一步做实基础保障支撑,协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生产经营等问题,保障用水、用电、用能等生产要素。要积极对接协调劳动用工等部门,帮助企业多渠道解决招工困难、人才稀缺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平稳运行。总之,要通过要素保障创新,破解瓶颈障碍和症结问题,为打好“一企一策”培育攻坚战积蓄动能,加快推动“班墨故里、现代滕州”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