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游茶山、采茶趣、学制茶、唱茶歌、尝茶餐……初夏时节,掩映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鼓岭千亩碧浪中的春伦休闲农业观光生态园,游人如织。
“小茶叶也能做出大创意。近年来,公司开辟茶园游、推出文创零售、新建中式茶饮店、进行跨界合作,销售网络遍布法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去年营销总额近24亿元人民币,实现新突破。”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说。
福建是中国产茶大省。在傅天龙看来,中国茶产业正以“创新茶饮+沉浸式美学空间+文化创意新零售+N”为组合模式,加速融入文旅、餐饮、大健康等新赛道。
5月21日是第五个国际茶日,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近年来中国茶产业消费场景更丰富、产品供给更多元、消费群体更年轻,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茶叶产量355万吨,增产6.1%,位居世界第一。
“借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新模式,中国茶打通从一产到三产、从农产品到休闲品的全链条发展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新国潮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说,这堪称中国茶产业的“图新进取”。
当前,中国茶产业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借势促进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在保持市场需求基本稳定的同时,培育并拓展了茶饮料、茶衍生品等多个新增长领域,吸引一众从业者竞逐蓝海。
《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人民币。这份报告称,“新茶饮在营销创新、研发茶饮机智能设备、解决就业、拉动茶园产业升级等方面表现突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认为,中国茶产业正抢抓市场机遇,在供给侧持续发力,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升产品丰富度和附加值,已构建起一套渐趋成熟、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茶产业链供应链。
两年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馆长徐纪苗看来,中国茶连接着人与自然,连接着历史与现实,也连接着文化、经济和美好生活,既可品味“新意蒸腾”,更可品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