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5
~~~
~~~——记从滕县走出的英雄部队
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魂著青史 碧血染战旗
——记从滕县走出的英雄部队

  王强

  

  滕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自1938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地方抗日武装——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诞生以来,无数的滕州儿女为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开展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从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在滕县爆发并组建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到地方部队主力化升入八路军115师走向抗日最前线,从抗战胜利后组建山东野战兵团第8师到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走向更为广阔的解放战场,创建发端于滕县或在滕县战斗过的人民军队在鲁南大地浴血奋战数载,而后奉命北上南下、南征北战,迎着弹炮冲锋、向着困难前进,击败了无数的凶狠敌人、打赢了无数的硬仗恶仗、创造了无数的经典战例,部队也先后涌现出一个个响当当的战斗英雄,诞生了一个个永载史册的战斗故事。

  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历来有以英模人物或战功发生地为部队命名的光荣传统,意在铭记革命先烈浴血荣光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励革命新人擎着先辈传承下来的战旗向着更大的挑战无畏冲锋,创造更加辉煌的战绩。经笔者梳理发现,在滕县诞生或战斗过的部队后来有十数支被上级命名为英雄部队,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洛阳营”“檀山战斗模范连”“睢杞阻击战斗模范连”“郭继胜连”“许昌连”“马立训排”“陈金合班”“燕子崖战斗模范班”“寨山战斗模范班”等,各部同时被授予同名英雄战旗。每一面荣耀的旗帜,都凝结着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每一个闪光的名字,都谱写着气壮山河的史诗篇章。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历史,回望抗日的烽火,穿越解放的硝烟,去聆听那一段段令人无限神往而又肃然起敬的历史往事。

  

  马立训排

  

  马立训,淄博市淄川区人,1920年生,1940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中历任班长、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先后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直接炸死炸伤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山东爆破大王”。1945年8月初,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军区政委王麓水指挥鲁南一军分区主力部队3团、二军分区所属部队及鲁南军区特务营攻打鲁南地区著名顽军申宪武所部驻地闫村(今滕州市姜屯镇闫村)。申宪武为避免遭到覆没的命运,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将闫村修筑成坚固的堡垒,易守难攻,自诩其为“铁打的闫村”。攻打闫村的战斗异常激烈,在突破围墙时,3团1营1连1排承担爆破任务,第一包炸药未响,第二包炸到墙根未起作用,第三包才得以爆破成功。3排8班随即发起攻击,当8名战士登上围墙后却被敌军一土炮打下,攻击又告失利。继由特等爆破英雄、1连2排排长马立训带领爆破班分作两次突击爆破,但是马立训在越壕冲击时不幸被敌弹射中胸部,英勇牺牲。马立训的牺牲激发了部队官兵的求战激情,在各部的同心协力下终于攻破闫村,生俘申宪武父子。闫村战斗结束后,部队为“爆破英雄”马立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鲁南时报》刊登了悼念马立训的文章,鲁南军区将马立训所在的2排命名为“马立训排”,并在部队开展“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马立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激励所在部队胜利前进的巨大力量。在2009年9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马立训烈士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陈金合班

  

  1945年8月,在罗荣桓的主持下,将山东军区的抗日武装编成8个野战师、12个警备旅,鲁南军区主力与基干部队改编为山东野战兵团第8师和警备第8、9旅,原鲁南军区主力第3团、第5团和二军分区3个基干营分别编为该师22、23、24团。其中,23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8年5月在滕县东南部成立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该部自1939年10月后先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115师教导2旅5团、鲁南军区5团等番号。1946年1月,山东野战兵团第8师改编为山东野战军第8师;1947年2月,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仍辖22、23、24团3个团。自1945年8月随部改编后,8师23团先后参加战役、战斗百余次,骁勇善战,以攻坚著称。在宿北、鲁南、泰蒙等战役中,出色地完成突击任务,先后涌现出“洛阳营”“首先突进枣庄第一连”“许昌连”“安保全排”“陈金合班”等多个英雄集体和张明、安保全、陈金合等近百名战斗英雄。

  陈金合,滕州市官桥镇善庄村人,1921年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11日夜,柏山战斗打响。柏山位于微山湖东侧的临城和夏镇之间,海拔100余米,时属滕县。陈金合所在的8师23团1营趁夜向守敌发起猛烈攻击,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守军大部分被歼,仅剩下70多个敌人龟缩于柏山山顶一个高大的碉堡里,企图固守待援。营长张先军组织部队轮番攻击,用光了所有炸药,但均未奏效。危急时刻,1营2连机枪班班长陈金合主动请战。在得到连长允许后,陈金合带着剩下唯一的一枚手雷,冒着密集的子弹冲到碉堡下,安放好后迅速返回,可惜因引线被拉断致使手雷没有爆炸。面对敌人增援部队即将赶到的紧急情况,陈金合再次挺身而出。他在战友们的掩护下接近碉堡,拾起之前安放的那颗手雷,用肩膀将它抵在碉堡门上。只见他使劲一拉弦,一道闪电似的火光划破夜空,映红整个柏山。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烈士的身躯和碎石一道腾空而起。随后,战士们在连长率领下,纵身跃出阵地,在“为班长报仇”的口号声中,猛扑上去,把山顶的守敌全部歼灭,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陈金合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了津浦前线。陈毅司令员对陈金合英勇献身精神给予高度评价:“陈金合同志是实际战争的领导者,是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一周以后,也就是11月17日,《大众日报》以《陈金合粉身为党》为标题整版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鲁南军民为了纪念陈金合,当地政府将他献身的柏山改名为“金合山”,部队党委将他生前所在的班命名为“陈金合班”,华东军区追认他为“津浦前线第一名爆破英雄”。2009年,陈金合被评为“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首先突进枣庄第一连

  

  1946年6月,山东野战军各主力兵团向盘踞在解放区内并违反停战协定向解放区进攻之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发起自卫反击战,在鲁南反击重点是占据枣庄中兴公司王继美部。6月9日,遵照陈毅司令员的命令,山东野战军以8师一部及新四军7师共7个团的兵力向敌部发起进攻。战斗中,8师23团1营1连在连长刘文会、代理指导员张明等的率领下以7分钟时间突进中兴煤矿公司,连续夺取3座楼房,打垮敌人数次反扑,歼灭大批伪军,全连72人负伤,除7名重伤员外有65人不下火线,发扬了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胜利完成突击任务。战斗中,为了炸掉阻挡我军战士前进的敌人的一座大碉堡,3班班长徐政文用肩膀顶住炸药,以自己宝贵的生命炸掉碉堡,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距离陈金合舍身炸碉堡的英勇事迹仅仅过去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战后该连荣获“首先突进枣庄第一连”的光荣称号。

  

  安保全排

  

  安保全,山西临汾人,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勤务员、司号手、副班长、副排长。1939年秋随八路军115师来鲁南,在1944年初陡沟庄战斗中一人俘敌62名,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56支,战后被鲁南军区授予“青年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后任山东野战军8师23团2营5连2排排长。1946年6月,在歼灭王继美部并解放枣庄战役中,安保全所在的2排担任突击排,为攻城部队作开路先锋。战斗开始后,安保全第一个冲进敌人据点,激战一小时,右臂、肩胛先后负伤,血染全身,仍坚持战斗。在突进敌人一座碉堡三楼过程中,安保全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下转第6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
   第6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
   第7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
   第8版:公益广告
5
忠魂著青史 碧血染战旗
滕州日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5忠魂著青史 碧血染战旗 2024-08-01 2 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