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报道
本报讯 青年不仅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之所在,更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希望活力之所在。今年以来,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育人功能,立足滕州实际,积极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桥梁纽带,通过创新化、组织化、精准化举措,积极开展“榴枣归乡 唤凤回巢”2024年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擦亮“扬帆计划”工作品牌,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团市委精准对接各有关单位,积极搭建“青鸟”成长平台,发挥“生源地”优势,提前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镇街、机关、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领域实习实践岗位510余个,坚持因需设岗、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原则,利用“滕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青春滕州”、“青鸟计划”小程序等渠道发布招募公告,广泛发动滕州籍大学生踊跃报名,精准匹配学子实践岗位,累计报名人次达1200余人,择优录取375人上岗实践。夯实“青鸟”服务保障,组建“团市委+用人单位+临时团委+青鸟学子”的四级联络塔群,实现“青鸟”学子与团市委、各用人单位的高效对接。建立“传帮带”导师培养制度,组建以优秀团干部、乡村好青年、青年岗位能手为主体的“青鸟帮帮团”,对“青鸟”学子进行联系培养,促进其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加大宣传力度,开设社会实践专栏,每周发布优秀大学生实践感悟,发布各类活动视频、推文累计30余个,有效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为加深大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团市委按照“1+4+N”的暑期社会实践任务目标,在做好固定实践工作的同时,牵头精心策划开展了大学生心理辅导沙龙、大学生就业规划讲座、滕州学子家乡行城市体验等个性化活动20余场次,选拔优秀大学生城市推介官拍摄20余个城市宣传作品为家乡代言,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让返乡大学生多角度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沉浸式感受到城市青年发展的友好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们服务家乡、回报桑梓的责任感、使命感。
为确保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团市委根据返家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主动聚焦基层需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防汛抗旱、政策宣传、关爱重点青少年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投身基层治理中展现青春风采。积极引荐所在高校对口院系来滕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暑假期间,先后有15支高校社会实践团队来滕开展调研实践,在西岗、界河、龙阳等镇新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处,涌现了“青年+”与文旅、农业、电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助推校地资源共享、双向赋能、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