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此时天气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我们该如何养生?让我们听听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医生王洋的解答。
早睡早起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进入秋季,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应早睡早起。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预防“秋燥”
处暑养生,防秋燥是重点。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也是“热燥”的开始,比夏天的干燥还要明显,因此人们常会感到既热又干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喉咙干燥、干咳无痰、发热等症状。建议要多饮水、多吃新鲜果蔬,如梨子、莲藕等,还可以将丝瓜皮、荷叶等用于熬汤。尽量少吃油炸、烧烤及热性食物。此外,预防“秋燥”,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重视精神调养,以平和心态对待一切,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适当运动
处暑之后,秋天就正式到了,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节。这时候跑跑步、爬爬山、做做瑜伽,可以适当出出汗,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适当“秋冻”
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这时候穿衣保暖就成了一个重要话题,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据《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