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品读《节日里的中国·中秋》
盛新虹
~~~ 鞠华
~~~—— 读李娟《我的阿勒泰》
张强强
~~~ 杨繁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问中便是正事
杨繁

  不久前,我在书架上偶然发现了王磊的《野史未必假》,一翻开便无法自拔,被书中的世界深深吸引。

  书中深入探讨了从古代的三皇五帝至明清时期共22个引人入胜的野史传说。这些故事涵盖了多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例如尧舜禹的禅让、杨贵妃在马嵬坡的凄惨结局、西施与范蠡的爱情佳话、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以及假设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消除刘邦可能会改变历史进程的设想等等。此外,传闻中孝庄皇后曾经仅用一个荷包就换取了天下,这是否属实?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也像热心的观众一样,怀着对真相的渴望期待有人为我们揭示背后的秘史。

  作者在书里面颇有争议的一句结论:“越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口耳相传的流行版本,往往越偏离历史的真实。”对于读者的质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野史的真实性与否,不能一概而论。虽然部分野史内容可能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野史都是虚构的。事实上,有些野史作品确实反映了历史的某些侧面,尽管它们可能带有夸张或片面的成分。

  关键在于,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其真实性的探讨不应妨碍我们通过阅读历史来获取智慧、开展学术研究和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历史的价值在于启迪思考与深入探究,而不仅仅是寻求一个简单的真假判定。因此,即使面对野史,我们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从中挖掘有益的知识和见解,以增强我们的学术素养和思辨能力。

  有这么一句话:“过去的顽强与对未来的期待使审慎、有秩序的今日之貌实际具有意义。”我觉得今天用在这里特别合适,我们在历史的长卷里鉴得失,也在抵达未来的旅程中开眼界、找自我。

  在鸿门宴上,若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项羽是不是就真的成为天下之主?在书里,作者分析了当时的局面,刘邦手上的精兵是秦军,当时刘邦在秦军中威望甚高,又是功臣,而项羽早已得罪了秦军,不杀刘邦也是他当时最优做法。按作者的分析,这与诸葛亮当时反对魏延“子午谷奇谋”是一样的。如果魏延成功了,那么最终蜀对曹魏也是以弱击强,以卵击石,没有胜算。

  所以不如稳扎稳打,先保证自己不败,再考虑如何取胜。这么一分析,项羽的失败,不能归结于鸿门宴的决策。因为没有一个重大选择是轻松的,而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时间的漂流里找到自己的坐标。每件事情都有自己可以躺卧的一片废墟,作为时代的照明,而我们作为后来者,当学问远观足矣。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里,宝钗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那么这本《野史未必假》,可以说也不是绝对的。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收获作者的理想认识与感性认识,这种价值感并非单纯的快乐,而是一种深入灵魂的思索与启迪。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过去,也照亮未来。在野史的世界里,我们探寻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蛛丝马迹,感受着历史的温度与厚度。让我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继续在这片广袤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寻找更多的真意与智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第01版:
写给每一位国人的中秋知识读本
只因有书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学问中便是正事
滕州日报荆泉7学问中便是正事 2024-09-12 2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