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改革举措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的绿色发展成绩单。
地上花园,地下煤田。走进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高低错落的丘陵沟壑到处是绿草鲜花。采矿不见矿,黄土披绿装。
矿山“变形记”折射出采矿理念的转变。煤炭行业正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矿区生态修复,迈出绿色转型步伐。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经济的命脉,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董事长杜善周说,能源向“新”向“绿”转型,不仅有利于自身高质量发展,也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上半年,国家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用能结构持续改善,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传统产业是主力军。当前,各地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
云南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强省,提升有色金属资源保障和精深加工能力,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河南提升黄河流域内产业含“绿”量,在流域内率先完成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推动产业向低能耗、低材耗、低碳化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关部门作出一系列部署。
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要求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等。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兴产业是生力军。在云南、贵州、广东和广西,7月份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单月送电量创历史新高,其中清洁电量占比超过85%。在青海,算力产业快速发展,把“绿电”变“绿算”、把“电缆”变“光缆”、把“瓦特”变“比特”,成功开辟新赛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抓住群众关切,推进系统治理。近年来,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6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湿地退化等问题明显好转;11省市强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干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长江江豚等物种数量增加……
生态环境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修复面积超1亿亩;推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面积增长至43.8万亩,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