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澳门特区家国情怀传承不息

  走进位于议事亭前地的澳门市政署画廊,一座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的“牌楼”映入眼帘。祥云、舞龙等中式元素点缀其间,两侧的灯光增强了视觉效果,整个“牌楼”显得亮眼夺目。这是“澳门国庆牌楼回顾展”的入口。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国庆牌楼回顾展”连续数月在市政署画廊展出,还在多个位置设立户外巡展,带领市民游客重温历史记忆,澳门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家国故事也就此展开。

  

  历史根基:血脉相连 家国情深

  

  穿过“牌楼”进入展厅,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展板上展示着上个世纪澳门同胞为庆祝祖国生日所搭建牌楼的珍贵照片及设计图,展台上还有微缩版的牌楼模型。观众仔细端详斑驳的影像和精美的展品,体会澳门对祖国朴实而炽热的情感。

  一位年长的观众站在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牌楼照片前,向同行的孩子讲解。“澳门以前的牌楼好漂亮的,我们每年都很期待国庆。”在老人满是怀念与自豪的言辞中,黑白的照片瞬间鲜活起来。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起,澳门同胞就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1949年起很长一段时期,每逢9月末10月初,澳门同胞就会搭建“国庆牌楼”,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国庆牌楼’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当时由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传承下来的工程,是澳门同胞家国情怀一种独特的集体表达。”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澳门口述历史协会会长林发钦说。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开启了“一国两制”新篇章,澳门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日益增强。澳门特区政府通过教育、文化、经济政策等来强化这条情感纽带,澳门同胞的家国情怀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传承不息:播撒爱国的种子

  

  澳门教业中学的历史课堂上,初一学生们开展了一场讨论。“讲礼、行仁,天下才能安定”“我们主张顺其自然”……同学们各抒己见,观点碰撞交锋。

  站在一旁的历史老师陈榕笑意盈盈:“百家争鸣就是这样,各种思想激烈碰撞,希望这次讨论让你们感受到中华文化思想的深邃和智慧。”

  中国历史是澳门教业中学学生的必修内容。和这所学校一样,国情教育在澳门校园中蔚然成风。近年来,澳门教育部门持续推动高等院校和非高等教育学校开展国情教育,编制出版多份教材,积极培养和提升澳门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是培养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的根基。”澳门教业中学副校长马泽伟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学生爱国精神的引导者。”

  澳门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不仅体现在政策和教育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各社区定期举办以国情为主题的巡展、历史文化讲座、文艺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市民广泛参与,也让家国情怀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传承。

  

  未来展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国家认同,是澳门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也是新的历史时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面向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澳门在国家发展中将承担更重要角色,而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也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澳门中华总商会组织企业家赴内地考察,寻找合作机遇;一些社会组织通过捐赠和公益活动支持内地扶贫和教育事业;青年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澳门同胞用实际行动证明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深厚情感。 

  澳门家国情怀历史学会会长麦瑞权认为,澳门始终与祖国血脉相连、风雨同舟,祖国是澳门最坚强的后盾。“澳门与祖国命运与共;祖国好,澳门会更好。”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第6版:文化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澳门特区家国情怀传承不息
澳门飘出“鲁味烟火气”
多彩澳门 南海明珠
成长印记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事记
25年间往来珠澳 人员近28亿人次
滕州日报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5澳门特区家国情怀传承不息 2024-12-20 2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